背景:
和一群8-12岁的孩子每周基于一个问题在线上进行讨论和学习,这个文集用于记录和这群孩子一起成长、教育尝试的过程。
上周的原定计划,是邀请某品牌共享单车的从业人员过来给孩子们做一次线上的访谈。为了准备这次的访谈,孩子们还特意写了一些问题的提纲,并且想了一些线上访谈问问题时的注意事项。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726/62ec2ce4905508d8.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726/1d640f2b2a8c1d01.png)
于是,我在上周初就和这个共享单车公司从业者打好招呼,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也把孩子们的问题发过去,让对方过目,觉得不适合问的问题,我们可以一起协商修改。
结果,就在上周六的直播前一天晚上,周五晚上10点半,收到了这两位联系人的微信,说他们公司不允许对外接受任何访问。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726/a251b3c098c583cf.jpg)
遇到这样的意外情况,我们只好和孩子们坦白。同时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共享经济”貌似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很新的尝试,颠覆了很多我们以前对生活的想象。然而,它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的“自由、开放、平等、协作”。
于是,上周六就临时改变了课程的主题: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我们要怎么办?
我因为Life教育创新峰会而出差到北京,这次是Q哥主持的直播课,课上讨论产出:
![](https://img.haomeiwen.com/i529726/1bc615eb9d5929db.png)
在协助Q哥直播中,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状况。孩子们主动提出自己在上周遇到的问题了!
“觉得目前的沟通方法并不能清楚表达。”
“目前想出来的解决方案没有独创性。”
前几周里,貌似要死憋才憋出问题来。估计这周是因为舰长遇到的问题太大了(约好的访谈居然被放鸽子……),然后大家觉得有种“同病相怜”的安全感……愿意主动提出自己过程中的状况了~
看来之后可以尝试让一个主播有威严(就像Q哥),另一个主播真的化身为小组学习中的一员,同样去做当周的任务,同样遇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碰碰,线上的项目式学习的感觉才能真的滚起来。
嘿嘿~这周六五一放假暂停直播,咋们下下周一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