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八·五七】
许子逊先生有女孟昭;《寒夜曲》云:“金剪生寒夜漏长,玉人纤手懒缝裳。素娥偏耐秋光冷,肯照鸳鸯瓦上霜?”江宾谷有室陈氏;《哭某夫人》云:“忽驾青鸾返碧虚,琼花吹折痛何如?修文应是才人尽,征到嫦娥旧侍书。”
许子逊,即许廷鑅(生卒年不详),字子逊,号竹素。清长洲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雍正五年(1727)任福建武平知县,按图勘理与广东平远接壤定界。后以张廷枢案革职。乾隆中主持广东韩江、太仓娄东等书院讲席,归居昆山陈墓(今昆山锦溪镇)。
许孟昭(生卒年不详),字景班,元和人。清代女诗人。知县许廷鑅女,诸生沈之源室。
《香咳集选存》:许孟昭《秋夜曲》:金剪生寒夜漏长,玉人纤手懒缝裳。素娥偏耐秋光冷,来照鸳鸯瓦上霜。
素娥,音sù é,在中国神话传说中仙女的常用名字,如明代神话小说《西游记》的月宫仙女、清代《八仙得道传》中西王母蟠桃园的一位仙女守护。2、指嫦娥。
江宾谷,即江昱(1706—1775),字宾谷,号松泉,清广陵(今江苏仪征市)人。乾隆十八年(1753)廪生,但仕途不畅,与弟江恂著述唱酬。恂以拔贡官湖南常宁、清泉知县,昱奉母就养,不与公事,惟以眺咏山川为事。乾隆二十一至二十八年被聘为石鼓书院主教,治教有方。博涉群籍,贯通经史,尤精《尚书》。长于诗文,尤好词章。诗词以咏物见长,笔调平淡季婉,但风骨挺健。著有《梅鹤词》四卷、《集外词》一卷、《松泉诗集》六卷及《尚书私学》四卷、《潇湘听雨录》八卷等,均传于世。
陈氏,即陈佩(生卒年不详),字怀玉,天长人,江都诸生江昱之妻。10岁作诗云“惜花有梦疑春雨,爱月多情怕晚云”,传诵一时。22岁卒。撰《闺房集》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是集仅诗四十首,长短句十首,附以《传》、《诔》及昱所作《墓碣》。
青鸾,音qīng luán,又称苍鸾。古代神话传说中凤凰一类的神鸟。赤色多者为凤,青色多者为鸾。多为神仙坐骑。北周·庾信《谢赵王赉干鱼启》:“文鳐夜触,翼似青鸾。”唐·李白《凤凰曲》:“嬴女吹玉箫,吟弄天上春。青鸾不独去,更有携手人。”王琦注引《艺文类聚》:“《决疑注》曰:……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元·杨暹《刘行首》第二折:“跟着我骑白鹤,上青霄;跨青鸾,远市朝。”青鸾被赋予了许多层涵义,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为:青鸾是常伴西王母的神鸟,也是西王母的信使,世间只此一只。叫声与凤啼相似。青鸾借指镜子。《艺文类聚》卷九十引《鸾鸟诗序》:相传罽宾王于峻祁之山,获一鸾鸟,但三年不鸣。其夫人曰:尝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其意,鸾睹形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因以“青鸾”借指镜。唐末五代·徐夤《上阳宫词》:“妆台尘暗青鸾掩,宫树月明黄鸟啼。”清·阮元《小沧浪笔谈》卷三:“青鸾不用羞孤影,开匣常如见故人。”亦作“青銮”。銮铃。天子之车衡上有鸾,鸾口衔铃,故以“青銮”借指天子车驾。南朝·齐武帝《耕藉诏》:“鸣青鸾於东郊,冕朱紘而莅事。”南朝·梁·江淹《倡妇自悲赋》:“侍青銮以云耸,夹丹辇以霞飞。”指女子。唐·王昌龄《萧驸马宅花烛》诗:“青鸾飞入合欢宫,紫凤衔花出禁中。”宋·柳永《木兰花》词:“坐中年少暗消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碧虚,音bì xū,释义:1、碧空、青天:碧虚冥茫。南朝·梁·吴均 《咏云》:“飘飘上碧虚,蔼蔼隐青林。”唐·张志和《玄真子·碧虚》词:“碧虚冥茫,飘轮斡乎乾,湫盘浮乎坤。”宋·王禹偁《寄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诗:“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映门閭。”赵朴初《临江仙·飞行中作》词:“忽见碧虚开下界,白云朵朵芙蓉。”2、指绿水。唐·张九龄《送宛句赵少府》诗:“修竹含清景,华池澹碧虚。”唐·李贺《钓鱼诗》:“斜竹垂青沼,长纶贯碧虚。”王琦汇解:“碧虚,水也。”
琼花,音qióng huā。释义:1、一种珍贵的花。叶柔而莹泽,花色微黄而有香。宋·淳熙以后,多为聚八仙(八仙花)接木移植。唐·李白《秦女休行》:“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卷下:“扬州后土庙有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即李卫公所谓玉蕊花也。”宋·周密《齐东野语·琼花》:“扬州后土祠琼花,天下无二本,绝类聚八仙,色微黄而有香。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枯,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华,仍送还之。其后,宦者陈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杭之褚家塘,琼花园是也。今后土之花已薪,而人间所有者,特当时接本,髣髴似之耳。”2、古歌曲名。即《玉树后庭花》。清·洪昇《长生殿·定情》:“《琼花玉树》,《春江夜月》,声声齐唱。”清·陈文述《青溪吊江总宅》诗:“当时《玉树》临风曲,异日《琼花》水调歌。”3、比喻雪花。唐·皮日休《奉和鲁望早春雪中作吴体见寄》:“威仰噤死不敢语,琼花云魄清珊珊。”宋·杨万里《观雪》诗:“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蘂玉无香。”
修文,音xiū wén,释义:1、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国语·周语上》:“有不享则修文。”韦昭注:“文,典法也。”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悦近以怀远,修文以招携。”唐·杜甫《客堂》诗:“修文庙算正,献可天衢直。”2、旧以“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故以“修文”指文人之死。唐·杜甫《哭李常侍峄》诗之一:“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明·陶宗仪《辍耕录·挽文教授诗》:“闽人翁某一联云:‘地下修文同父子,人间读史各君臣。’独为绝唱。”
侍书,音shì shū,古代官名。侍奉帝王、掌管文书的官员。宋、明为翰林院属官正九品。《明史·职官志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