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对手机语音助手和智能音箱做了一下简要的分析,了解到现在主流的国内音箱市场的入局者,以及他们的价格,功能,口碑以及个人对于产品的看法,在今天,谷歌和亚马逊已经都和几千家制造商合作,过不了多久,美国用户的生活中将会有一万左右的生活家电连入语音助手,真正的硬件环境即将到来,人们可以达到用最自然的语音方式在家中解决任何问题,而这只是一个开始,随着家居产品的普及,人们对于智能语音硬件产品在其他场景的需求度和包容度都会增加,未来无疑是属于语音的
在一份调查中显示,家庭自动化是在市场中占比最大的功能领域,其次是家庭娱乐,再者是家庭安全和生活能源管理,由此可见,人们对于智能音箱是否能够控制家中的设备是最为看重的,这也是智能家居存在的初衷,而且在采访的上千名美国用户中,超过百分之九十希望智能音箱可以和手机连接性能更好,这样在操控自由度上会更大。
随着人们对于智能语音时代到来的可预见性,其他形式的智能硬件也将逐渐开始被人们尝试使用,智能手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由于操作和携带上的自然,这几年被很多人认为是语音进入市场的重要入口,不过很快大家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人们对于这种新的交互方式并不感冒,对于熟悉手机界面的用户,改用手表的界面未免太不方便,如果用语音对手表下达指令,人们在公众场合还不能够接受,毕竟谁也不想被旁边的人当成怪胎,所以它的搁浅也并不难理解。
但是究其根本我认为原因有几个
首先把智能手表的屏幕当做手机屏幕来处理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这对于常年用手机的人来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伪功能,比如打字,看相册等,在定义时就不要给用户这样的期待感,但是手表有它的优势,就是携带和使用方便,人们要做的只有抬起手腕这一步,不用拿起手机,解锁,打开软件,等一系列操作,所以手机在界面的功能选择上,要谨慎考虑哪些是不会因为屏幕的大小不合适影响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还能解决问题,毕竟抬手解决问题对于用户来说是很方便的,比如:扫码支付(一键选择),音频播放(语音选择)等
其次,智能音箱为什么在今天会大面积成功,因为他有足够适合他的应用场景,他的定位就是控制家电,所以在家中不用忌讳语音输入的不自在感,家注意力放在产品功能本身中,而不是别人的目光上,所以智能手表也好,智能耳机也好,或者其他的语音助手载体,都要充分利用自身硬件的优势,充分考虑人们平时在用这种硬件时的环境,才能将人们在使用时享受语音带来的自然和方便,比如在公司,健身房,学校和其他人多的场合,人们现在还难以做到将使用产品放在对别人眼光的在意之前,哪怕你的功能再全,连接的软件再多,对于他们是没有意义的
就拿智能手表来说,如果消息来了如何回,打字?屏幕的大小让我有中途放弃改用手机的冲动,语音?看起来太傻了,与此同时,在思考手表和语音的契合场景时如果用总是在频繁抬手用手表交互,那么也会对他们造成使用上的厌倦感,并没能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比如:打电话,人机闲聊
所以简单的任务型场景更为合适,那么我能想到的比如可以取代智能音箱在家中的地位,对家电的自动化进行操控,而且相对于智能音箱的优势是,音箱的识别范围有局限性,而手表则不存在,但是它的劣势是需要在交互时多出抬起手臂的动作,这已经让通过语音使任务的完成变得不自然了
另外,还可以考虑服务于野外探险的人,他们对于一些突发状况,用手表的便携性更为合适,又或者可以充当智能车载的功能,在接受消息,语音发送消息,以及其他私人助理的功能上更为方便,因为车内的特殊环境,语音操作也更具安全性,不过在功能上并不比智能车载有优势,甚至不如车载方便,交互更自然,如果要说一个优势,我想应该是价格了,所以不是产品不够好,不是产品功能不够多,只是需要为他们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
最后就是智能手表或者说是智能硬件产品的通病——续航问题,由于功能上的丰富自然要带来耗电量的提升,由于对手表的使用惯性,人们对手机一、两天充一次电感觉没有什么,再加上普通手表不需要考虑电量的问题,但是智能手表在同样需要一两天充一次电时,让人们感觉颇为麻烦
这是智能手表的几个必须要翻过的山,也是设计和布局智能手表的人必要要考虑的因素。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现在在市面上还有哪些智能手表,并做一下简要的分析
其中不包括智能运动手表比如华米和佳明,他们针对性比较强,一些软件方面的体验并不太好,是运动为主,通用为辅的产品,他们的特色是对跑步时人的距离、时间、配速、心率、消耗、速度、步频、平均配速、平均速度以及实时的轨迹地图实时监测,且非常精准,实时性好,而且续航时间较长
我们这里讨论智能为主,运动为辅的品牌,智能运动手表后续可能会补充。
华为 watch2
开卖时间:2018年1月
1. 兼容性
安卓:Android 4.4以上版本,苹果:IOS 9.0以上版本
2. 价格
4G版:1988元,蓝牙版:1688元
3、功能
l 可以插入SIM卡,即可以脱离手机打电话,发信息,但是软件的使用要通过蓝牙和手机相连
l 通过绑定可以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码
l 可以绑定银行卡(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但是支付时要手动输入密码
l 闹钟到时间会震动,会响
l 可以办理公交卡使用,充值方便,使用方便,熄屏也可刷
l 诸如运动,电话等常用用能有快捷方式,一键即用
l 可使用软件包括墨迹天气,喜马拉雅,腾讯新闻,KEEP,携程等
l 语音功能包括:搜美食,查导航,搜日程,问天气,设闹钟,发信息
4、续航
正常使用,2天左右,充电时长1.5个小时
5、运动
检测运动状态,体能情况,心率,燃脂情况,并提示最大摄氧量,训练效果及建议恢复时间
6、外观
说再多不如看图
7、使用问题
l 信息只能看一遍,没有收信箱,且震动时间较短,无法直接回复
l 微信回复只能用语音(包括语音转文字),不能转账,不能看公众号,订阅号
l 必须要连接蓝牙才能使用微信,距离20米左右
l 搜GPS信号不好,开阔地方也很慢;GPS定位不准,与实际偏离较大;运动数据实时性不好,对于步数,公里数处理较慢,却数据不准确
Ticwatch 2
开卖时间:2016年6月
1、兼容性
安卓:Android 5.1以上版本,苹果:IOS
操作系统:Ticwear OS(基于安卓)
2、价格
999元
3、功能
l 内置虚拟SIM卡,可接打电话,脱离手机,所以不可插入自己的卡
l 滑动更换表盘,有400+可选
l 移动支付支持银行卡,支付宝,也可作为公交卡使用
l 可以声控拨号、声控发短信、微信可以语音、语音转文字回复(需开启AW兼容模式),识别率很高
l 翻腕手势控制很灵敏,可接电话,唤醒语音界面,浏览器
l 在手表外侧可点击,滑动,实现浏览/翻页/确认等操作(特色)
l 可查日程,记笔记,查行程,查机票查限行等
l 软件方面支持微信,微博,钉钉,新闻,天气,网易云音乐,词典,电商等
l 采用的是无线充电底座,手表和底座之间是靠吸磁来固定。
4、续航
开飞行模式,关闭蓝牙,WIFI,当纯电子表使用,可以做到两天一充,频繁使用(总是看推送,查阅5次左右新闻,接五次左右电话)一天
5、运动
显示每天的运动情况,并制定运动安排,加以监督、统计步数,时长等
实时查看天气,温度,空气质量等
6、外观
说再多不如看图
7、使用问题
l 智能家居方面,只能显示出遥控4个家用电器,再多的设备不能显示,使用时对空调和插座控制较好,其他控制效果不好,可操作性不强,功能有限
l 设置的多种家用电器联动的综合模式,比如离家模式、回家模式无法添加到手表的快捷卡片,需要一级一级查找,与手机没有区分度,便捷性不强;语音无法控制各种综合模式,不识别离家模式、回家模式,无论说什么模式都识别成手表省电模式
l 地图显示不够精细,看着地图找不到路,主干道都不显示
l移动支付会受屏幕大小和亮度的影响,扫描成功率会出现问题,而且不支持微信支付
l 蓝牙总是断,距离稍远一些就连接不上,断了也不给予提示
l 续航时间短,基本上一天一充
l 功能使用率低,还是作为普通手表的时候多,并没有发挥功能的价值
l 手表与手机是绑定的,在手表上下载什么软件,手机也要同步下载,手机上想卸载什么软件,手表的着一个功能也没有了
l 短信回复只能语音,不能打字
唯乐小黑 3
开卖时间:2016年9月
1、兼容性
安卓,IOS
2、价格
499元
3、功能
l 可更换表盘样式多
l 表带舒适,透气性强,适合运动时佩戴
l 屏幕自动锁屏,防止误碰,抬腕可以解锁和点亮屏幕
(以及其他常用功能,不逐一罗列)
4、续航
45天
5、运动
常亮式的全反射LED屏,在强光下依然能够清晰显示,对于在户外运动的用户非常实用。
可以记录常规的速度、心率、步频、圈速、海拔、时间,通过心率分析运动中无氧运动、肌力强化、心肺强化、燃烧运动、热身运动各占的时间及比例
6、外观
说再多不如看图
7、使用问题
l 按提示的更新操作后,之前设置的电话拦截功能自动取消
l 震感弱而且短,并不能达到提醒的目的
l 在点亮屏幕上,需要通过按钮才能点亮屏幕
l 有消息进来时,屏幕亮不到5s钟,而且一旦灭了再亮起来就不是消息界面,而是时间界面了(后期改为了抬腕亮屏)
l 屏幕分辨率很低,颗粒感很强,不是Android Wear系统,可拓展性几乎为零,不能接打电话,没有内置GPS,需要携带手机,没有支付功能,甚至还有个大黑边。
l 固件升级后对于步数和心率的统计很不准,且不存储
l 骑行模式的时候会漏计一切来电和消息
l 手势触摸和左右按键的交互逻辑非常混乱
l 为了增加续航,选择了抬腕亮屏的方式,但会错过很多消息,因为用一些场合不方便抬手,而且频繁的抬手也会感觉厌烦,且对于抬腕的检测率不是很准确
Pacewear Hype
开卖时间:2016年10月
1、兼容性
安卓,IOS
操作系统:自主的PaceOS系统
2、价格
1499元
3、功能
l 可以推送消息
l 内置应用NFC芯片和手机端的应用市场带来诸如移动支付、公交卡、墨迹天气、抢红包、拍照控制等等诸多功能。
l 交互:右划进入应用列表,上划查看通知,下划是控制中心,左划则是常驻的小插件,如步数、心率等。
l 在市场栏里,左栏为表盘市场,会不定时上新,用户可下载后随意更换。右栏则是应用市场,目前有几十款应用,有下厨房、抢红包、墨迹天气摇骰子等等。
l 同时支持微信和支付宝支付,刷公交地铁,目前已经支持北京一卡通,并且未来将支持深圳通和岭南通等更多城市。
l 无线充电,2到3个小时可充满电
l 充当翻译,中英互译,语音操作
4、续航
不到两天
5、运动
可记录用户的每日计步和心率数据,并支持微信和QQ排名,因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双LED心率传感器等传感器,Pacewear Hype计步会比手机精确不少,同时还支持还支持按周、月、年统计历史步数
可以完整记录运动中的数据,包括跑步、自由训练等。由于 Pacewear Hype 内置了扬声器,记录的同时手表还能指导运动,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率动态,帮助科学锻炼
运动选项里有多种定制模式,减脂跑步,室内跑步,室外跑步,自由训练,心肺训练等等,在跑步过程中,Pacewear Hype精准记录了心率、里程、速度、路线、时间、海拔等各种运动数据
6、外观
说再多不如看图
7、使用问题
l 连接不稳定
l 很多功能操作性不强(尤其苹果用户,比如地图导航功能IOS不支持)
l 语音播报的声音小
l 测步功能不准确
l GPS定位时间长
l 翻译之后不能读出来
l 更新次数很少
l 语音能执行的命令很少
l 只能回复个人消息,不能回复群消息
l 光亮强时清晰度不够
l 抬腕亮屏,但有延迟
moto360 2代
开卖时间:2015年9月
1、兼容性
安卓,IOS
操作系统:Android Wear
2、价格
1999元
3、功能
l 通知很及时,起到了很好的提醒作用。应用是Google calenda
l 通过标配的无线充电底座即可实现充电
l 查询天气,空气质量、找餐厅、地图导航,还支持查询航班和火车票查询
l 除去内置的Moto Body应用,只能提示来电、短信、手机系统通知(例如蓝牙收发文件情况)
4、续航
两天
5、运动
运动版内置GPS
Moto Body可以监测用户的步数、心率、计算消耗的卡路里和心脏活动时间
6、外观
说再多不如看图
7、使用问题
l 国内仍然没有google service。没有google service是什么概念?就是意味着最基本的升级系统都得开vpn,然后等了半个小时,由于vpn时断时续导致的连接中断得从头再次下载
l 国际版语音不能使用,代表着几乎所有的交互都是单方向的(只能手表通知你),但是设定日程,记录日志,查询周边等都是以这个为基本
l 触摸总是不灵敏
l 过渡动画播放不流畅
l App打开不流畅
l 用上中国版,是只能可以换少数表盘的电子表。WiFi不能用,没有第三方表盘,没有第三方app
l 翻腕不能100%点亮屏幕,不能接受。有时候不得不夸张一点摔腕
l 能连接,能提示,但是手机得在身边才能提示。问题是,手机在身边还要手表提醒么。提示之后呢,除了微信、电话等,其他需要在手机上查看。还是离不开手机
l 黑边是被人吐槽最多的,影响美感
l 目前支持手表的应用并不多,推荐的应用连一页都不到。对于一般的用户而言,智能手表最大的乐趣就是随心随意换表盘了,但Android Wear中国版的表盘也就只有系统默认的几款可以选择
l 步数统计很不准确,用户走了一千多米,才增加了一百多步,心率也不准,有十左右的误差
l 内置的搜狗地图只能通过手机的网络进行通信、没有离线地图功能,缓存范围也比较有限,而且路线导航仅支持驾车导航,并不支持公交或步行导航
l Moto 360二代没有扬声器,无法实现语音播报
综上所述,今天的智能手表现状可以用四个字来总结:华而不实,其实很多人对于国货还是充满期待的,但是一味的追求购买力,而去牺牲用户的体验效果,不知道究竟是能对用户负责,还是能对产品本身负责
下面说几点一边整理,分析,一边进行的思考
去模仿手机而存在的功能除非找到适合手表的场景,否则就是鸡肋一般的存在,查看消息还是目前来看最实用的,但是在如何查看这一体验上也没能解决好,原因就在于,受制于电池的物理特性,厂商们只能在功能的丰富性和续航水平中选择其一。为了弥补功能上带来的高损耗,通过抬腕亮屏辅助解决,但是却由于延迟(技术不能跟上)影响了对于一个手表正常看时间的功能使用,说起续航,现在的产品不只是续航的长短问题,是续航时间很不稳定,稍微用的多一点,就会大量损耗,只能小心翼翼的用,就想你的手机只剩下百分之10的电了,你做什么都要一边看着电池损耗,有选择的使用功能,让用户感觉心累
向前一步,在这个交互上做到极致之后的功能链条该如何筛选是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不要再从技术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也不要再让用户迎合自己设计的产品,而不去琢磨用户的使用习惯,应用场景
通过对用户的使用周期观察,发现很多用户出于新鲜刚开始给了正面的评价,在使用了超过一周到半个月之后,就有很多人给了差评,说明很多功能只是在卖新鲜感,并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实用性差,现在的人对于电子产品的包容性并不强,当然也和现在社会普遍对等待的容忍度差有关,所以无论是亮屏,还是语音识别,还是触屏交互,如果延迟时间稍长,长时间的积累会让他们感觉难以忍受
就说到这
一切忽略用户实际体验,实际调查去谈产品设计都是耍流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