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上著名的飞将军李广就出在汉武帝当政之时,其后世子孙又多为从军之人。后又出了名将李陵,他便是李广的长孙。
李陵将军年少英武,善于骑射,谦让下士,在军中颇有美名。汉武帝认为他有李广的遗风,很是看中于他。只是当时武帝年事已高,疑心很重,常常恩威难测。稍有不慎,很多无辜的臣子都被灭族枉杀。李陵少年时期曾是十分得意的,名门之后,一家荣耀。但终究是好景不长,最终他的结局是有家不能归,下场极其悲惨。
寡不敌众被俘
生为将门之后的李陵少年英勇,自恃武义超群,只提了五千步兵与匈奴八万骑兵厮杀。连战八天八夜,战败被围,被迫投降匈奴。当时都传军中有奸人告秘,才害他兵败被困,无奈之下只好先诈降。匈奴单于敬重李陵为人,十分礼待于他,李陵内心始终不为所动。
全族连累被诛
汉武帝一听说李陵投降了匈奴人,便龙颜大怒。这时朝堂之上,两班文武大臣没有人愿意出来为他担保,一致谴责李陵的投敌行为。怪不得鲁迅先生曾说:”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任性的反抗,少有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苦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见风使舵,自古如此啊!
百官中有一人挺身而出为其鸣不平,最后触怒圣颜,被赐宫刑。这位敢言者就是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是在李陵兵败后唯一的一位站出来为他说话的人。而这么一位正直的史官就被年老昏庸的刘彻施了宫刑,以致断子绝孙。每每品读到这一段,无不让人痛心疾首。正因为司马迁的忠于现实,才能为后世留下史学名著。
最终汉武帝没有彻查兵败一事,就将李家三族灭杀。可怜李陵的母弟妻儿皆被诛杀,无一幸免,致使李陵心念全无,万念俱灰,才狠心与故国断绝了关系。
异族乡愁
降匈奴后,单于把公主嫁于李陵为妻。身在异族的李陵举目无亲,耳闻悲风萧条之声,牧马悲鸣之音,胡笳互动,夜夜辗转难眠,落下了男儿泪。他曾手书一封与苏武,表明了自己心中的悲苦。对上想到高堂老母到了垂暮之年还被杀害,妻子儿女无辜被杀。自己出生于礼仪之邦,现在却不得不身处蛮夷之地,背弃了君上与父辈的恩德,更是觉得悲伤至极。
”陛下不念往日的功德,自己功大罪小,不被圣上明察,一片赤诚之心终被辜负。从前的萧何、樊哙被囚禁,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这些辅佐朝廷的功臣个个下场凄惨。这就是汉朝对待有功之臣的待遇,不得不让志士能人凄凉。这样的对待方式,还想让远方的将士听候朝廷的命令和调遣,这实在太难了。”
从李陵与苏武的书信中可以明了地看出他不肯回归汉朝的原因。君上恩薄,他思及先辈功臣的种种下场,再者家人已被杀尽,哪里还有回归之说,万般斟酌之下自然不愿再回去了。这也是汉武帝晚年时候的失策之举,一代名将李陵就成了匈奴人的将军。
后世评说
后来人都为李陵的悲壮事迹不平。
辛弃疾有词云: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道出了李陵有家难回的悲愁。
王维: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描述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门之后。
张承志:当他无家可归,祖国执行不义的时候,叛变也许是悲壮的正道。简单一句道出了李陵这位悲壮将军的无奈之举。
李陵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前为汉代名将,后位匈奴将军,国仇家恨,内心交织,是汉武帝疑心深重,年迈不查,亲手断送了一代名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