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心拾年
朋友的女儿漂亮乖巧、品学兼优、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现在北京一所知名大学就读,同时进修了财会和心理学两个专业。
这孩子从小读书就不要大人督促,属于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进入大学以后,丝毫没有懈怠,反而比之前更加努力了。两个专业的课程精益求精,还加入了学生会,去年还去郊区支教过。
这孩子放假回来,跟我闲聊。她说:阿姨,你知道吗?我去支教的那个地方,那里的孩子太可怜了!
我认真地看着她,示意她继续说。她说:那些孩子们吃饭前都得先问问多少钱,他们得计算着生活费够不够用。太让我吃惊了!
我愣了一下。
这孩子支教的地方是紧邻首都的一个郊区,生活水平算是小康。
我震惊于一个从小捧着中外名著读、我们一致都认为知识面很宽的孩子竟然对普通孩子的精打细算而感到惊讶,这难道不是普通人的常态吗?
我问她:那你还见过比这更可怜的吗?她睁大了眼睛用清澈的眼神看着我:难道这还不够可怜吗?他们可是连吃什么饭菜都不能随心选择啊!
我的心沉了下去 。
是啊,这孩子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父母抱着“富养女”的原则,从没在物质上亏待过她。在家时恨不得顿顿都是满汉全席,离家去上大学,光红包就收了几万块,这钱父母也不要,全存到了她自己的卡里,父母还按月给生活费。
这孩子说她同学也基本上跟她的情况差不多,还有很多更有钱的,她们称之为“土豪”。
她们这一批年轻人太幸运了!父母吃够了没钱的苦,于是拼命赚钱,一路保驾护航把她们送到高等学府的象牙塔里,衣食无忧。
不可否认,条件好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支持是好事。孩子不再为钱发愁,他们可以用全部精力去专心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这也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像她们一样幸运,能拥有这么好的物质条件呢?
大多数父母还是普通工薪族,每月把一份微薄的薪水分成几份,一份用来赡养老人、一份用来培养子女、一份用来做家庭开销、一份用来做人情往来…精打细算,抠抠嗖嗖。
这些家庭的孩子,拿着父母给的有限的生活费,自然也要精打细算,他们知道父母的不易,不愿再给他们增加额外的负担。
还有,那些贫困地区交不起学费的孩子,有些人的一顿饭钱就足已改变他们的一生啊。
还有,那些生在战乱国家中的人们,他们整天生活在战火连绵之中,一不留神就丢了性命,哪里还敢想去学习去吃一顿好饭呢?光活着就是他们的奢望!
我们是幸运的,生在和平年代,物质富足,有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我们的孩子们,我总觉得缺点什么。
大概是对苦难的认识吧!
他们满眼都是平安喜乐,没有经历过苦难,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好。
不知道不代表就不存在啊!
我经常跟我的孩子们说,要珍惜这得来不易的生活。我和你们爸爸小时候连铅笔头都舍不得丢,太短了就绑在木棍上用。我们小时候只有过年才有肉吃等等。
现在我的孩子们已经知道不能浪费一蔬一饭,那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也对自己的文具书本十分爱惜。
我对这个孩子说:多出去走走吧!读万卷书的同时,也要行万里路。这个世界除了你现在看到的岁月静好,还有太多的战争、贫穷、疾病等等各种各样的苦难,在你看不到的角落里真实地存在着。
等你看到了这些,你才会懂得珍惜,才会有悲悯之心,才能对这个世界有更深刻的理解。
这孩子疑惑地冲我点点头,不知道她听进去了多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17350024/bce022bef003015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