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的人,都懂得我们这样的笑。放下了包袱,破碎了梦想,就是那种笑。笑我们曾经认真过的所有事。前头没有值得期盼的好事,身后也没有值得留下自豪的以往,无价值的流年,也所剩不多,明明破罐子,也破摔不起了,摔了连破的都没了,那种笑。
—— 《芳华》严歌苓
当时走出电影院的时候,身旁的男男女女大多脸庞挂泪。我也不例外,这部被称作“有史以来最动情、最走心”的冯氏电影,超越了时代的沟壑骗走了一大票观众的眼泪。在那段建国以来最黑暗的日子里,一群年轻人用他们的激情,谱写了2017年华语电影中最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青春群像。
《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以70年代的青春激情的军队文工团为起始,经历了1976年毛主席去世所带来的社会变迁,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哀鸿遍野,直到80年代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文工团就此解散。
电影对于90年代之后主人公们的人生少有着墨,正如影片的“讲述者”萧穗子所说:
“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但不难看出岁月对每个人的改变,和难掩的失落。”
即便“流水账”一般的叙述方法遭人诟病。但我们在《芳华》中能看到的,除了对于病态社会的批判,还有人物的成长,这些才是深埋在宏观的社会变迁下最令人动容的喜悦和悲凉。因此在我看来,角色是这部电影的魂,也是这部电影的血肉所在。
刘峰(黄轩 饰)
他是文工团里有名的“活雷锋”,也是在那个年代中深受集体主义残害的“受害者”的缩影。作为一个极其善良、单纯的“利他主义者”,每天都无偿为团里的所有人提供帮助。他是木匠的儿子,也是朴实憨厚的代表。
刘峰会大包小裹地帮团员捎带他们家里送来的礼物;给即将结婚的炊事班长连夜打作为彩礼的沙发。他宿舍的墙上挂满了奖状,人人调笑他比雷锋还雷锋,但可笑的是,当他对林丁丁表现出好感的时候,所有人都变了脸。仿佛一夜之间,他就变成了遭人唾弃的无耻流氓。一个压抑许久的拥抱就可以让一个人背上政治罪名——
那个时代看似离我们很远,实则近在咫尺。
“活雷锋”、“标兵”、“楷模”这些词语就好似刘峰被文工团成员赋予的人设,一旦他做了不符合人设的事,形象崩塌,他的一切善意会化为乌有,只在四周留下抨击的声音,以及围观者轻率地恶言恶语。刘峰沉默着,而他的“芳华”葬身于那一夜,竟不见血。
原著里的一段话道尽了刘峰的悲凉:
一旦发现英雄也会落井,投石的人格外勇敢,人群会格外拥挤。我们高不了,我们要靠一个一直高的人低下去来拔高,要靠相互借胆来体味我们的高。为什么会对刘峰那样?我们那群可怜虫,十几二十岁,都缺乏做人的看家本领,只有在融为集体、相互借胆迫害一个人的时候,才觉得个人强大一点。
—— 《芳华》严歌苓
何小萍(苗苗 饰)
简而言之,如果刘峰的人生是时代的悲剧,那么女主角何小萍的悲剧更多来自于群体的恶意。可笑的是,即使他们曾经在文工团这个群体中扮演着如此不同的角色,却免不了殊途同归。
何小萍和每个集体中的边缘人都一样,她从没做错什么,却一直成为所有人排挤,欺凌的目标。文工团对于其他人来说是幸福的大家庭,对她来说却是叫人哀莫大于心死的人间地狱。何小萍六岁时,父亲被送到边远地区接受劳改,母亲改嫁后受到新家庭的歧视。这个年轻的、单纯的女孩以为来了文工团,离开那个家,她就能获得尊重,获得新生。她的眼睛里除了倔强和羞怯之外,还闪着希望的光。但现实主义可以击碎一切浪漫,后来的经历告诉我们,她“芳华”里少有的丝丝浪漫,全都献给了接她来文工团的那个老好人——刘峰。
她对刘峰的那些爱慕,始于一种“对于高尚价值观的追寻和坚守”。用萧穗子(严歌苓)的话来说就是:
“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战争结束了,一生遭人嫌弃的何小萍脱胎换骨,成了人们口中的“女英雄”。讽刺地是,伴随着这些荣誉,她住进了精神病院。刘峰来看望何小萍的时候,医生说:“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她已经不再是那个自卑,敏感,收人欺凌的孩子。战争的残酷磨砺了她,而生命的伟大,以及一如既往来自于刘峰的“善”,则拯救了她。
后来,精神病院组织病人观看文工团的表演。在熟悉的乐曲中,何小萍迷茫的双眼里竟有了熟悉的光芒,让人不禁联想——那一刻,她是否想起了练舞到深夜的疲惫;是否想起了因为流汗多而被所有男舞蹈演员当众嫌弃时的窘迫;又是否想起了刘峰走向她时的悸动。
何小萍走出礼堂,身着病号服,用她轻盈的身躯起舞。月光取代了聚光灯,草坪成了她的舞台。整部电影最震撼的部分,正是此处。
她这一舞,是生命力的绽放,亦是这群人渴望永远留存的“芳华”。
冯小刚是有情怀的。
他既想批判那个时代,又想缅怀他的文工团时光。
所以前半段的他尽全力地追寻诗意浪漫,但在那个血腥,真实的战争长镜头之后,天翻复地的基调被摆上台面。被下放的刘峰和何小萍,在生与死的边缘处挣扎。另一边,文工团在散伙饭上表演千般万般地依依不舍,声嘶力竭地呼喊着时代的不公平。
谁都有青春,谁也都有资格怀念青春,我无意批判什么,只是这种缅怀太过滑稽。
到最后,无论是过得好不好,那段时光所带来的快乐与否,悲伤与否都变成了玩笑。只可惜,《芳华》本该成为杰作,却被中段四散的脉络拖了后腿。就像是被打出了魂魄的妖精,在孙悟空面前现了原形。
红颜易逝,芳华永存。
存于何处?
是无知残忍的窃窃私语,是生死与共的炮火纷飞,是被撕碎的片片情话,是黑暗之中的重生起舞。他们的气息,他们的身影,他们的面孔,就这样嵌入了历史的图画。在大银幕上,以如此诗意,又如此残酷的方式。
但这是冯小刚的“芳华”。
他用史诗酿了一壶酒,灌倒了当代观众。只可惜人们只知道一饮而尽,却早已分不清喝的是勾兑酒精,还是一坛陈年佳酿。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