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1.作品及出版商
《资治通鉴》(12本全),北京燕山出版社,含原文-注释-译文
2.作者及历史背景
关键词,司马光,北宋,变法
五代十国军阀割据,武将夺权屡见不鲜(后周郭威黄旗加身)。
公元959年,二月后周世宗柴荣北伐,欲收复幽云十六周,六月途卒,传位子宗训。公元960年正月,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太祖),国号宋。为防武将擅权,重文轻武。
公元976年太祖卒,传位弟光义(太宗)
公元979年统一北宋
公元997年太宗卒,传位子恒(真宗)
公元1004年辽攻宋,真宗亲征至澶渊,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约为兄弟之国,双方百年无大战
公元1008年真宗泰山封禅,北宋至强
公元1019年司马光生
公元1022年真宗卒,传位子祯(仁宗)
公元1023年经费出超,议减冗费
公元1036年宋贬范仲淹,欧阳修等,朋党论起
公元1038年司马光中进士
公元1043年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改革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借鉴
公元1063年仁宗卒,以传位易子曙(英宗)
公元1066年命司马光编《历代君臣事迹》,后赐名《资治通鉴》
公元1067正月英宗卒,传位子顼(神宗),十月神宗作《资治通鉴》序赐司马光
公元1068年神宗诏王安石越次入对,任参知政事
公元1069年二月宋设置三司条例司,筹备变法。七月后渐行均输法,青苗法等。韩琦等反对变法。新旧党争起,王安石等推进变法,韩琦,司马光等反对变法。
公元1074年王安石罢相
公元1075年王安石复相,旋又罢相
公元1084年《资治通鉴》成
公元1085年神宗卒,传位子煦(哲宗),皇太后高氏听政,司马光上书废变法,变法渐废,称元佑更化
公元1086年四月王安石卒,九月司马光卒,享年68岁
3.内容简介
起始: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
卷数:共294卷,三百余万字
体裁:编年体通史
题意:资质-供统治使用,通-通贯古今,鉴-借镜明史
4.感受
①历史背景:都说盛世修书,盛世的标志是封禅,秦皇,汉武,汉光武,唐高宗无不是每个朝代最繁盛富足,功业鼎盛的皇帝,宋真宗封禅泰山也是在彪炳自己的功业,司马光的时代,社会,朝廷矛盾渐起,仁宗起时的人民已经认识到三冗的问题,并积极寻求革弊旧政的方法,并无成效,发展到神宗时,力求变法,又引起激烈的党争问题,司马光是不赞成变法的,整个变法的过程他基本都在潜心修书,直至书成,王安石变法也基本趋于失败,当然后面还有元佑更化,哲宗绍述,这时的法与王安石,司马光他们的理念已有所出入。
自古都有法变与不变之争,我看来
⑴,王安石的变法失败了,证明他的变法必定是不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
⑵,北宋1127年被金破城(司马光死后42年)证明司马光废除变法,并没有解决北宋朝问题
所以这是各打50大板的判决,对北宋来说都不是最好的富强方式。
②司马光
远祖可追溯至西晋皇族安平献王司马孚父亲司马池曾为兵部郎中,官居四品,所以司马光属于书香世家,衣食富足,所以七岁能熟背《左传》,可见历史文化功底深厚。
砸缸事件,可以看出他从小就理智果断,少年早成名
1038年-20岁中进士,步入仕林,初任奉礼郎等小官,后逐步升迁。
1061年-43岁迁起居舍人同知谏院,言官主进言直谏,弹劾大臣。
1066年-48岁上进英宗编史治道
1071年-53岁司马光退居洛阳独乐园,专致修书,在这里他和二程,邵雍,文彦博,吕蒙正经常聚会
从此可以看出,他一生都生活在儒士大夫的圈子里,人生未有过大变动,对普通百姓的生活只能靠理解想象。行事作风理智,对自己的主张,坚持但不顽固,进退有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