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张西影
我不想和你微信聊天,只想和你单独相见。
与智者为伍,心怀苍生;与良善者同行,大爱无疆;与优秀者在一起,才能进步得更快 。它不但可以开阔你的的眼界,还可以让你学会拓宽自己的思维,尤其是,让你富于创造力。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如果,只是一味地去模仿、去崇拜,没有自己的创意,就无法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增长,这也就毫无意义了。
“坚持走自己的路,把自己变成一个善于思考和乐于创造的人。”这话不无道理,虽有点干货鸡汤,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说服力的。
现在模仿名人作秀的人有很多,模仿他们的走路,模仿他们的演讲,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模仿他们刻苦用功的样子,在别人眼里觉得这人很努力、也很前卫。尽管这些作秀让人看着有点不舒服,但这起码也是个正能量的宣扬。
我们在读一本书时,就是把作者思考过的问题,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灌输给自己。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会用自己的脑子全方位去思考,木讷的思想也就会变得越发平庸,因为你放弃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只能顺着书中作者的想法去思考。
有位学者这样说:“当你在看他人的回忆录时,只是陪伴着作者再一次回忆。”我们只能参考他人的思想,却少去了自己的创造力。
我比较佩服那些善写书评和影评的人,当他们在看一部电视剧或其他人的著作时,就会从中找出问题,有质疑、有反驳、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他可以在对比故事情节内容的同时,求同存异,这才是真正的创造和学习。
简单移植别人的思想,必将使自己的大脑拥堵,没有空间再去容纳升华自己的思想。
我们在欣赏别人的文章时,难免会对作者的语言功底、描述手法、言辞用法叫好点赞,同时,也会产生一时的思想共鸣,倘若邯郸学步一样,如果照搬他们的风格,就失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
如果我们在深层次的对他们作品认真品读,不停地刺激自己的思维,用自己的意识来描述,用自己的文字来表达,那么,我们的思考能力就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当然,刚刚学会表达的想法不一定就是成熟的,尽管如此,那也是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也是我们自己的创作。如果我们能够在作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去挖掘、去感悟、去总结出自己的思想,那么别人写出来的东西、对自身而言,品读和借鉴才能算是真正的学到了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己的信心和魅力。
假设我们一味地去模仿他们的风格,甚至连文章的开始、中间到结尾都和他们一样,也许一时能够吸引部分读者的眼球,但这些借来的东西并非是自己的,读者开始时表示赞赏喜欢,时间久了,千篇一律,少去了自己的创意,没有自己的风格,读者就会觉得很乏味,甚至无法再去接受你,最终会用敷行的态度对待你。
有没有创造力,是判定一个人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判定因素。并且,信心和个人魅力的培养也需要依赖于一个人的创造力。
网友评论
仔细想一想,一个刚刚出了校门的小学哥,怎比得上一个天天摸车几十万公里老师傅的经验多呢?
这个例子有点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