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世界上最治愈的东西,第一是美食,第二才是文字……
作为一名家庭和睦、衣食无忧,有点闲情雅致,工作闲暇喜欢读书涂鸦的宝妈,从结婚生子到有了二宝,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还能吃到亲妈做的饭,何其幸也。这得益于自己有个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并且很会做饭的妈。和父母同在一个小区里住着,妈妈心疼闺女:每天上班,还得伺候着俩学生娃。所以多年以来,妈妈都是每天变着花样做好了饭等着我们回去吃。这一吃就是好多年。
直到有一天,妈妈做好了晚饭,摇着蒲扇坐在楼下乘着凉。看见我下班到家停好车,急忙前倾着身子大声对我说:“凉菜在桌上,饭和热菜在锅里盖着,炒了三个,别看不见。汤锅里还有稀饭啊,别忘了喝。”和妈妈坐在一起乘凉的邻居大姨听着笑了:“你可真是能忙活,每顿饭都做的板板眼眼,孩子们真是有福气啊!”
只听见妈妈压低声音小声说:“唉,我试着渐渐的做不动饭了,这不是为了替替孩子们嘛!周末只要孩子们不来吃,俺俩也是简简单单吃点就好。”
已经是夏天了,怕热的妈妈早早换上了短衫,做好了一大家子的饭,就想赶紧下楼。喊她吃饭总是说不饿,让我们先吃,她就是想在楼下歇歇,凉快凉快。
忽然心里一紧,就真的心疼妈妈了,不能再让妈妈这样操劳了。自己忙活点就忙活点,万事开头难,也是时候该学着做饭了。从小吃着妈妈做的美食长大,耳濡目染,虽然缺乏实践,真正决定开始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唯手熟尔……
于是从那个初夏开始,自己从一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文艺青年,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煮妇”。
身为煮妇 ,就要对全家的饮食健康负责。不仅要荤素搭配、科学营养,而且要力求色香味俱佳。慢慢做下来,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了现在的得心应手。
色香味俱佳的红烧肉近几天,被一个问题困扰了。红烧肉都抢着吃,为啥炒菜里的肉丝孩子们都不动?只吃爱吃的带肉的水饺煎包肉火烧,而青菜几乎不戳,这样下去可怎么行?
今天准备午饭前问孩儿想吃啥,孩儿说:“妈妈,我不吃胡萝卜,不吃西葫芦,不吃木耳也不吃炒鸡蛋,更不愿意吃馒头,你看着做吧……”
想起了今天早上刚刚和先生达成的共识,今年的这次从天而降的灾难,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提高自身免疫力的迫切。为了提高家人的免疫力,尤其是老人孩子,一日三餐必须认真对待,从长计议。从今天开始,不吃什么就专做什么,尤其是那些有营养而孩子不爱吃的食物,就来治治这个挑食的小鬼!
什锦菜一根胡萝卜,一个西葫芦,一把木耳,加了一个鸡蛋,两瓣大蒜,少许肉丁,炒出了这盘什锦菜。
烤地瓜
还有两个半大不小的地瓜,索性一起烤了。
温热暖胃的粥加了红枣小火慢煨了一锅大米粥,火候正好。
还有昨天给父母送菜,执意让带回来的特意给我们留着的过年的大饽饽,切了几片,给孩子们炸了个香酥馒头干。
就这样,一餐有菜有肉有颜值,荤素搭配有粘粥的午饭准点上桌。
娘仨落座,准备开吃。三缺一,少了今天回老家看爹娘的孩儿他爹。
自打春节过后返城,我们就再也没有回过老家。一家人严格响应政府号召,不上学不上班的就老老实实宅在家,虽然没间断打电话问安,嘱咐老人别出门,但一晃三个周的时间过去,对多年来一周一趟雷打不动风雨无阻回老家的先生来说,实在是一种煎熬。他对二老挂念不已,再不回家,怕是寝食难安。
离家30里,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老家门前的一草一木,院子里的一砖一瓦,蹲在大门前等候的狗儿,甚至是老宅子里的枯井,对他都是那样亲切和谐,早已像春风一样,柔柔的,驻进了心里。人其实跟树是一样的,都会有一条根,这条根就是老家。无论你身在何方,还是远在千里,总归是有根在你的身边萦绕。
这些天来,先生真是每天数着日子过。晚饭时,我特意精心准备了一桌子菜,因为自疫情以来,因岗位特殊不能延期上班,虽然每天上班出门之前都忐忑不安,但每天却比平时提前几分钟出门,确保“站”好每一班岗,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有责任和担当。现在终于可以轮休了,心里高兴啊。菜都是孩子们爱吃的。看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先生说:“明天,我无论如何要回趟老家,看看爹妈,也给他们正儿八经的做顿午餐。”
听了这话,心里咯噔被戳了一下,是啊,咱离着父母近,同在一个小区住着,想见随时就能见到,可能体会不到他这段时间因疫情宅在家,不走动不回老家见不到爹娘的心情。平时倒没什么,今年春节,这场史无前例突如其来的灾难,打破了人们多年来的平静安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日常,一夜之间,外面的世界仿佛被按了暂停键,大街小巷空了,昔日的车水马龙不见了踪迹,工业停工停产,经济停滞,学生延时开学……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们,心里慌了,乱了,亦难以平静。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就是看数据,看又确诊增加了多少人。这数据给无数人以压抑甚至是恐慌。不能去一线抗疫的,只能乖乖听话,蜗居在家不添乱。
此时此刻,我们其实更能够感知到那些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的英勇无畏的生命,那些不分昼夜夜以继日的工作者。灾难降临,让我们真正意识到,那些在危险中依然毫不犹豫冲锋向前的人们,究竟对生命是有着多么强烈的热爱和大无畏的勇气。他们有多少人是别无选择的,不得而知,但他们的的确确是无畏地奋战在一线,在生与死的边缘如履薄冰,每时每刻。
不管永远有多远,教导孩子们永远不要忘记这些英雄们,也不要忘记这场灾难。要具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要懂得担当,勇于承担责任;要永远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要珍惜当下,好好活着。
爹娘毕竟年纪大了,又在农村老家,多日不见,特殊时期的二老,是否真的如电话上说的食物富足,一切都好,还是一贯的只是报喜不报忧?将心比心,毕竟见了才会心安。想到这里,索性不再坚持,回吧,回吧。好在我们小区和老家都不是疫区,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一例疑似病例,那就出门之前做好防护,买上肉买上菜,再捎着几个所剩不多的口罩,赶紧回去看看爹娘。要戴着口罩,快去快回。其实,我何尝不挂念他们。有爹娘的地方,永远是家。
在这个料峭的春天,我们以思念为笔,等待为笺,不书清风和明月,齐心协力共度时艰。只待疫情解除,岁月温润,再写意静好的团圆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