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的砖,红色的墙,红磨坊就这样建在一个集市边缘的土坯上。虽不大不小,但它却是奶奶和爷爷两人一转一瓦组建起来的。三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已不能再推动那石磨上的嵌板;而红磨坊也已破败不堪,只剩下那小小的干净的石磨。
爷爷奶奶建立石磨坊的初衷是制作钵仔糕去集市售卖来换取盘缠,用以养活一家上下五口人。石磨制作的钵仔糕口感极佳,用酱油、花生作料能起到一种刺激人们舌头味觉的效果。吃过的人都忍不住称赞,流连忘返。
爷爷奶奶本想将钵仔糕的衣钵传与兄弟三人,奈何他们无心在这上面有所耕耘。于是,石磨坊就这样随着爷爷奶奶的年龄渐进而慢慢消失于历史的旋涡之中。直至如今,红磨坊早已破落不已。
走进石磨坊中,小小的石磨被打理得干干净净,而这背后是爷爷奶奶不愿舍弃的美好回忆。红磨坊,一间小小的红磨坊是他们爱情的象征、哺育婚姻育儿的一个见证。
红磨坊早前未荒至的时候,曾让母亲代以操劳使用过一两年的时间。或是母亲终是没掌握其精髓,她制作出来的钵仔糕或松软无力或僵硬干扁。
在年夜将近的时候,家中有制作钵仔糕来作食的习俗。这一习俗在爷爷奶奶尚能操持的时候,可以给我们带来了一道美味佳肴。而之后由于母亲未能如愿掌握其制作精髓,便慢慢让父亲给抹掉。
父亲兄弟三人成年娶妻之后便分家了,他们在一池塘旁边建起了三间并排的二层小楼房。由于父亲为三人中最小也最晚娶妻,爷爷奶奶便随父亲同住。自儿时懂事起,奶奶常在我们兄弟两人耳边低语,说起那红磨坊的陈年旧事。
奶奶生在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她的父亲虽是一名少负盛名的江湖郎中,但这一盛名无法给她们母子带来温饱的生活,连那衣服都是缝缝补补的。奶奶自懂事起便随着母亲下地干活,以此来度日。生活的疾苦终于还是带走了她的母亲,却还是留下了她和父亲。不甘却又不敢反抗生活带来的梦魇,就连婚姻之事也是不用己意。为了换取盘缠,她的父亲将她许配给一个农户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钵仔糕佬。终是上天垂帘于她的懦弱,两人算是惺惺相惜,虽婚后无一感情,但在之后的相处中也慢慢成为了一生相伴的人。
爷爷奶奶两人的感情就如红磨坊开始的黄色泥墙一般,充满了沟沟壑壑。婚姻的幸福有时并不是一见钟情,而是能相互理解对方的懦弱之处并欣赏另一半的闪光点。刺眼的黄变为温馨的红,需要的不仅是时间,还有两人的同心协力。
奶奶婚后的生活并没有她想得那么糟,也没有她想得那么好。日子同样需要一点一点得过,至少他(爷爷)不会凶她,这是她最为心安的一点。爷爷那时不知从谁那儿学来制作钵仔糕的方法,但他确实是一个合格的糕点的师傅。你爷爷他也只是唯有做事认真一点好处,从制作到出炉、集市摆摊卖糕都是亲力亲为、层层把关的。
后来生意蒸蒸日上之后,你爷爷他将第一笔卖糕赚来的钱用来粉刷磨坊的墙。那是黄转红,那是数以百计的钵仔糕堆成的夕阳红。你爷爷他啊,常常在碾磨米糕之后注视这一堵堵的夕阳红。那是爷爷一生的骄傲。
或许他在旁人看来没别的本事就一钵仔糕佬,但他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有担当、能吃苦的人。制作糕点总少不了与水打交道,总能看到他曾因手水肿之痛而无法入睡。也曾在无数个夜晚,目睹其肩膀处因挑担而留下的道道伤痕。
作为丈夫,他没让我在婚后过着风餐露宿、衣不蔽体的生活。作为父亲,他没让儿子在懂事起成为一个个文盲,而在时代的变迁中遭受淘汰。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嘲笑他的过往。
红磨坊虽然早已坠落,但它那与时代做斗争的不甘与倔强,不正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矛和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