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看了《少有人走的路4》这本书。书中有些观点和对心理的分析鞭辟入里,让人颇多启示。特别是书中对关于死亡的心路历程的分析,其实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一个被剥夺的过程。
在生命的黄昏,一个人能不能发生转变,要看他是否学会把诅咒看成祝福,把变老看成一个准备时期,准备迎接死亡。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勇气去面对死亡这件事情。
作者认为如果没有精神上的超越,绝对无法应付变老和死亡。但是如果能从现在开始就拿出勇气面对变老和死亡,那么一个人的心灵反而能随着身体的衰老而不断成长,直到足够有能力坦然的去面对死亡。
迈向心理健康的道路,是承认死亡而不是否认死亡,在这个课题上作者所读过的最好的书是约瑟夫写的《生活在死亡的边缘》。
一种真正成熟的信仰,是以死亡的神秘作为开始,在死亡面前追寻个人生命的意义,你无法让别人替你来追寻。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的话:我们终其一生必须持续不断学习生存,而令人惊讶的是,我们也必须持续不断学习死亡,这种学习可以让我们在死亡到来之时,有意识的放弃对生命的执着,大踏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论死亡》这本经典之作的作者伊丽莎白,他发现在死亡的过程中有5种情绪阶段,分别是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沮丧绝望和最终的接受。如果能够经历沮丧绝望的阶段,他们就能够熬出头进入第5个阶段-接受。这个阶段心灵充满了平静与安宁,甚至还有光明,接受死亡的人内心中自有光明,仿佛他们已经死亡,然后在心灵上获得重生,这是一件美丽的事,但是非常少见。
近段时间,间接地见证了同事的父亲从病重到死亡的过程。每天听她说起父亲的情况,一开始是紧张,心痛,后来慢慢的接受父亲正在死去的过程。到她父亲真正去世的时候,我感觉到她已经能非常坦然的接受了。
那位父亲,这段时间虽然经历了病痛的折磨,还是有充分的时间安排好自己的身后之事,从容地和亲人告别。我觉得身体的病痛,可能也是上天安排好的,让人的灵魂抛弃对旧皮囊的依恋,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从容的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历程。
无知会造成恐惧,如果对死亡以及心路历程有了足够的了解。在面对死亡时,可以很快的超越沮丧绝望的阶段,进入接受的阶段。把死亡当作生命的另外一个阶段,带着内心的安宁和光明,从一种状态跨越到另外一种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