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每天写1000字想法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你家的孩子属于哪种?

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你家的孩子属于哪种?

作者: 如沐春枫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20:18 被阅读3次

你身边一定有很多这样年幼的孩子,聪明伶俐还乖巧懂事:记忆力超群,语言丰富流利,动手能力强又体贴父母……

让人忍不住就羡慕嫉妒恨:别人怎么那么幸运,生个这么可爱聪明又省心的孩子,再看看自己家又懒又笨又闹的熊孩子,分分钟要爆发亲子大战!

不过,说实话,我是不太相信“幸运”这件事的。所谓的幸运,不过是对你之前的努力或付出的褒奖。

从小学开始,爸爸妈妈对我就是这样要求的:只要学习态度好,考试考多少分都可以,只要尽力了就好。所以,我考试对分数没什么压力,也就很少有发挥失常的时候,虽然成绩不算特别好,但也不会很差,至少在班里排前十名,年级里排前200名。

给我的感觉就是:像考试一样认真做作业,像做作业一样轻松考试。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刚上初二那会,几何图形对我来说特别抽象,第一学期的期中考数学仅考了30分,爸爸开完家长会回来,和我说了一句:“我已经帮你联系好数学补习了,这分数不是你的水平,你就是缺少引导。”

自从开始数学补习之后,120分的数学卷,卷面分我就没低于100分,即便是中考数学,我也考了110分。

中华民族是个谦逊的民族。在教育孩子方面,却容易走入一个误区:不注意赏识孩子的优点,而过份强调孩子的错误。

当我做得对的时候,爸爸妈妈会及时肯定我,表扬我。

妈妈平时在同朋友谈话时,谈到孩子的时候,她会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优点。我们偶尔听到,表面会装得不在意。实际上,我们很在意,得到肯定的这些优点,我们会继续坚持,越来越好,会按照父母描述的那样优秀的样子去校准自己的言行。

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时候,就事论事地分析。不啰嗦,不翻旧账,正确面对事情,改正就好。事情过了,继续过美好的生活,不会把负面情绪过分强调和延伸。

比如,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满意,骂他,甚至代替他做了,当时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

但家长注意,这90分,永远是你的90分,而不是孩子的,孩子仍然是0分。只有在一次次的实践、思考中,孩子才会不断长大,独立,然后超越父母。

长江后浪拍前浪,我爸爸妈妈常常很幸福地被我拍死在沙滩上,但是唯有在与人沟通交流这一方面始终无法拍到我爸爸。

众所周知,每个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但是如何教育好一个优秀的孩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有些家长以为自己是爱孩子的,但是无形中却伤害了孩子。

很多父母经常会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比如“你看谁谁家的孩子多乖,你看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

对于同为父母的人来说,父母说出这样的话,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多像别人学习,是鼓励的一种方式。但是越是这样的“鼓励”,在孩子看来越是一种“贬低”。

有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想,我们要好好的培育自己的孩子,让他将来能有所成就,成为我们的骄傲,可是在想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却依然在做着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来。

当我们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对孩子就会是无尽的责骂;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孩子就会渐渐的失去耐心;当我们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对孩子甚至还会动粗。

其实,当我们想培育好一个孩子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调整成一个合格的父母,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才会是优秀的。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不好的一面就是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我们的初衷肯定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更加上进,能够比别人更加优秀。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已经尽了他们最大的努力,可还是看不到你的表扬,你依然会拿自己跟别人去比。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在你的心目中只是一个拿来争光的道具罢了,而且经常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还会对孩子造成很多的心里压力,生怕自己做不好,父母就喜欢别人不喜欢自己了。

爱孩子请用争取方式爱。

爱是一种本能,不夹杂任何条件,反之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

鼓励孩子,是从孩子身上看到闪光点,看到孩子每天的进步,是让孩子的今天和明天做对比,只与自己竞争才是正确地鼓励孩子成长。

只有做好了“别人家的父母”,才能更好的把自家的孩子培养成“别人家的孩子”。

有时间可以陪孩子一起旅行,看人生路上不同的风景,开阔眼界;有时间可以一起看万卷书,增长见识;有时间还可以一起认识新事物,体验新鲜。

或者,为孩子制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学会用语言、用行动等方式来表达对生活与学习的认识,做别人口中的“父母与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一种孩子,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你家的孩子属于哪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mh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