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最动人的地方,也许就在头发。
肯定是黑发。只是就这么轻轻地一拢,随便用头绳,用彩色的皮筋,或是谈雅的花手帕扎起来。
从后面望去,那小辫梢就像是一个黑色的鸟尾巴,一颤一颤地摆动着。
在我们小的时候,物质严重匮乏,反映在人生观上,就是以朴素为美。在穿衣上,夏天的衣服以白色为主,秋天的衣服以蓝色为主,冬天的衣服以黑色为主。单一的颜色倒是让人心里安静,断不会生出那些乱七八糟五颜六色的念头。
在梳妆打扮上,未出嫁的姑娘定会梳个大辫子。又粗又亮。对于姑娘来说,这个辫子就是用来向外界,尤其是向那些年轻的男子,展示自己的窗口。因此,她们每天辫辫子都是费尽了心思,躲在木格子窗的闺房里,用那个碗口大的小圆镜子前后照了又照,才会春风满面地走进众人的视野里。可以这样说,从一个姑娘辫的辫子上就可以窥探到一个姑娘隐秘的心事。
那时,装点这些姑娘辫子的,也就是五颜六色的红头绳。姑娘们把头绳一圈一圈整齐地扎在小辫梢上,就像一个个彩色的戒指套在一起箍在了辫子上。
倘若是姑娘们刚洗过头,头发湿湿的,蓬松着,就像是一片令人心醉的恨不得一下子钻进去的黑松林。这时,姑娘们就会用一个花手帕,把头发上松松地挽一下,半披着头发。这时,那手帕就会像一只花蝴蝶一样停在上面,楚楚动人,招惹着这个世界上那些臭男人的目光。
如果是姑娘过了门,结了婚,就不会再留那长长的标志性的辫子了,而是会让长头发变短,剪成了齐脖的短发,最多会用一个黑色的小夹子把刘海上的头发收拢到一边,以防遮拦视线,耽误做事。
乡下的女子是最务实的。结过婚了,再不是在家被爹娘罩着的舍不得让干重活的小大姐了,有娃要生要养,有地里的农活要干,有公婆老太老太爷要侍候,哪里还能有那些闲工夫去辫织自己的辫子呢。那是不认日子过的败家的娘们才会干的事。
至于说烫发,那更是乡村女子做梦也不敢想的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们只能在电影里才会见到烫发的女子,并且,那些女子都不是正面角色,不是贪慕虚荣,就是域外来客。为了表示对她们的不屑,乡下人就称烫发叫做鸡窝头。
有一年,我们村上有一位小杆子(年青男子)竟然娶回了一个烫发的女子,这在我们当地引起了轰动,前后三庄的人都赶去看热闹。男人看得眼馋,女子看得嫉妒。最后,大家为了浇灭各自心中的块垒,就众口一致地说,这样的女人来路不正,一定不是什么好货,甚至有一个人偷偷跑到大队部去告密,说这个人可能是外国派来的女特务。
大队书记闻讯不敢怠慢,立即前往调查。到了现场,大队书记不分青红皂白,就当众批评新娘不该烫发,讲究资产阶级那一套,这是很危险的。那时,大队书记就是土皇帝,大队书记的话在当地绝对是权威。众人听了,都觉得比吃到了喜糖还高兴,作鸟兽状散。
谁知他们走后就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个新娘竟然要寻短见上吊,幸好被及时发现才没酿成惨剧。
所有的人都冤枉了那个刚嫁过来的新娘。原来,人家的头发是自来卷。也就是从一生下来头发就是卷着的,任你想尽天法也拉不直的那种。人种可是没在头发上花一分钱的。
众人羞愧难当,许多天都绕道而行,不好意思经过新娘家的门口。那个大队书记不知怎么想的,后来竟让这位“烫发”新娘当上了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