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身学习”基本已经成为共识了,谁都知道不可能光靠学校学那点东西混一辈子。这两年各种“知识付费”风生水起,卖的就是大家这份知识焦虑、学习焦虑。然而,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却越学越焦虑了。
我的解决办法是:
学习方法比学习知识更重要!
遇事有云存储和搜索引擎,不要让存量知识、信息占据你的大脑。
只学习你当下急需的、对你当下有用的。
然而近期罗辑思维首发、湛庐出品的《知识大迁移》这本书又一次颠覆了我的认知。
1.不要一味地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博的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
2.和专精的刺猬型人才相比,成为广博的狐狸型人才,才能为你带来更多的知识红利。
3.要避免定制化信息和通过算法获取知识,你的知识大餐需要更加优质均衡的营养。
上大学前疲于应付考试,毕业后又十多年不读书,造成的后果就是各种社会知识极其匮乏,社会能力极其低下。这两年突击读书、写作,确实提升的突飞猛进,但是自己知道不过是在走捷径,自己心里有多虚,再好的思想光辉也没法用常识和案例去做加工和美化,甚至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模式不过是搭出一个钢架,无法建造出一座结实的房子。每次写文章,就像是挤牙膏,行云流水一直都是梦。
表现在性格上就是害羞型人格,表现在社交上就是口才差。因为这个,我错失了很多业务,也错失了很多提升加薪的机会。
记得前些年不堪营销压力想要转岗的时候,一位非常理解我、照顾我的闺蜜说,“现在这社会上还有完全一点都不需要营销能力的工作吗?就是马云、孙俪人家都在营销呢,你看孙俪颁奖礼上都不忘营销自己,向导演要角色。”
这两年读书、写作、职业投资,我选定了这条几乎不需要口才和社交能力的工作。然而,有些事是你根本躲不掉的。譬如营销。只要你稍微想做大一点、稍微求一点发展,就得营销。
Ulord的首席社区运营官淘淘姐推荐我做项目的武汉合伙人,鼓足勇气去参加了公司考察和启动会议,却还是迟迟不敢迈出下一步。
我一方面感叹区块链行业处在草莽时代,大批不如我的人都可以成就一番事业;一方面却也恼火自己知识能力面的欠缺。先生说,“我觉得你做的挺好的呀。”我回应他,“那是因为你不了解这个行业,不知道这个行业有着多大的机会和红利。我本应该做的更好。”
所以,作者说:
1.专业能力越强,收入越高;
2.但是在专业能力相当的情况下,知道的乱七八糟的事儿越多,收入越高。
我用三年时间疏远了一位相交10年的闺蜜。
闺蜜是外向型,靠向外寻求知识和能量的人。从社交中学习,一刻都不能允许自己安静下来,通勤、化妆、吃饭甚至茅厕上都要跟人打电话,马上要考研了,还在给我打电话问东问西,指望从与我的交谈中获取考试的答案。以前,我没有时间管理的概念,反正上班也不忙,每天接几个小时电话是常态。
后来,我做时间管理和职业规划,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半花。渐渐就疏远了她。
现在从书中看,我俩是两个完全相反类型的人。我是被社会淘汰的刺猬型学习者,遇事喜欢靠自己的蛮力钻研解决,找书、找资料,低效,并且不见得能解决好。有三五知己,没有庞大的朋友圈、社交圈和弱联系。
而闺蜜则是非常适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狐狸型学习者,遇事先扒拉通讯录,找人帮忙;通讯里人不行,就找通讯里人的通讯录(朋友的朋友、熟人的熟人)。有着庞大的朋友圈、社交网络,到处都是弱连接。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
所以,她一直混的比我好。
但是,这种成功的人不一定受周边人的欢迎。外求,需要有一个度,过了,就会对周边人造成一种消耗,消耗时间、精力、能量、耐心、信誉……
前些天我们“一起做时间的朋友”社群成立一年来第一次主动踢走一个人。自以为是,经常问一些百度、goole知道答案的问题,说两句就走人,把跟他接话的晾在一边,过一会儿回来了又强行插入话题,说的对不上,就一直叨叨,不知道你们在说啥。时常提出一些“创新型”的想法。几乎引起了全群人的反感。
他让我想起来两个词:“民科”、“重复发明轮子”。
民科:泛指民间科学家,没受过科学训练,也无意接受科学训练。不懂科学理论,而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并致力于研究。
他既不看书也不查资料,甚至连最基础的知识都妄想通过交谈来获取。所以他的脱离了常识、公理的所谓“创新”投资方式也就非常可笑。@清谷干脆说,上次像你这样想的人,坟头草已经涨很高了。
@杨玲和@薛定谔的猫说,现代社会只有这样“不要脸”的人才容易成功,迎来一片赞同。@李思潭却坚定地甩过来一句话:他的成功关你屁事!
是啊,好多烦心的干扰都可以用这一句话解决:他的成功关你屁事?
感谢湛庐,感谢《知识大迁移》,帮我理清了学习路上的很多障碍和迷雾。感谢罗辑思维和《每天听本书》,让我顺利读完这本不那么好读的书(歪果书的通病——不复杂的理论,一大堆的案例,并且是不那么通俗易懂的案例……你懂的)。
您好,我是小龙女,一个爱读书爱写字的金融界女子,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