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想法
《安拉,别为我哭泣》 | 一个女人的颠沛流离

《安拉,别为我哭泣》 | 一个女人的颠沛流离

作者: 谢小四 | 来源:发表于2017-07-11 10:33 被阅读381次

    月初的时候看完《安拉,别为我哭泣》,感触是非常大的。当时就想着要写些什么,它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因为在最近看过的书籍中给予我心灵的冲击。世间有很多种刚烈的女子,她们有着传奇的一生,有母仪天下,有坐拥江山,有名留青史,有为后人称赞,大多数的人在经历千般曲折后登上人生的巅峰。

    而锡林·葛尔本是所有女性同胞中的一员,在圆满的家庭长大,有着阿富汗女性的顺从,也有着现代女性的叛逆,尝试挣脱数百年的枷锁,在家人的安排下结婚生子,平凡的过一生。然而,数年的战争带来的颠沛流离,让她的人生过得不凡,一生被哭泣与眼泪浸漫的故事。

    1

    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里,发一点无病的呻吟,编一些情绪的故事,玩一场情感的游戏,只因这平和得可以呼吸顺畅的空气!那些曲折离奇的故事也只不过是我们内心曾心血来潮时唤起的涟漪。以致在很多的时候遇到些挫折便会觉得要耗掉一生的气力,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忐忑彷徨。更不用说战争,我们也从来不曾想过真正的战争会是什么,要面对的是什么。

    然而对于锡林·葛尔来说,战争是她一生的写照,耻辱和蹂躏是一生的附赠品。

    在一个本身教条束缚的民族里,加上外来的入侵者的蹂躏,女人的眼泪像雨水一样不值一提。可悲的民族,可悲的世俗观,在一个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的社会,一生任由着男性安排的社会,一个女人的奋起反抗是被认为不耻的,是不道德的,是被神灵给唾弃的。

    战争摧毁着他们的家园,也许也正是因为战争,那一层固执如城墙的世俗观也正在被摧毁。

    2

    因为兄长的一句话,十二岁的锡林·葛尔有了丈夫,却也开始不停的逃亡,从山里逃亡于城市,从阿富汗逃亡至伊朗,从伊朗逃回阿富汗,从阿富汗逃亡于伊朗,又被伊朗政府送回阿富汗,又逃回到大山里,和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大女儿相聚,最终才将这一生逃亡的命运划上句点。

    支撑锡林·葛尔走过一生的是明天会变好的信仰,虽然怀疑过,恐惧过,彷徨过。在面对丈夫终日流连鸦片,身患重疾,对子女生死不闻不问的情况下,她迫不得已用自己的身体,用自己受到的耻辱来维持生活的根本,所有的苦难自己承受,没有任何的抱怨,她理解自己的丈夫,却不依赖自己的丈夫。

    3

    她感受过真诚的善,也一直坚持着。在经历战火、逃亡、强暴、塔利班后,他们还是在坚持着,坚持着内心最真诚的善。在锡林·葛尔搬进难民营的时候,同样是一无所有的邻居给她送来了仅有的土豆和水。“每个人都应该帮助其他人,如果有一天你手里有多余的东西,也可以送给别人,也许那时我就需要你的帮助。”

    在街上看到一位没有胳膊和腿的小朋友,艰难地在地上爬行。锡林·葛尔把仅有的钱给了他。他为她说了一个故事,作为答谢。“如果你我见死不救,那么我的生命也将一文不值。你和我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都是真主创造出来的,因为无论我们中的谁死去,这个世界都缺少了一部分。”

    在战火纷飞和人性散乱的时代,总是需要善支撑下去。也许这就是一种信仰。

    4

    在信仰、神灵面前,人人平等,很多人抱着改变他们的高尚信念,发动战争。但在战火燃起前,他们的日子简单平和,虽然女人不能上学和工作,但他们并不知道外界的世界,并不知道区别。不知,也许是幸福的。但突然之间,一群陌生人,扛着枪打着拯救的名义,打乱了他们的生活。一瞬间,他们知道了自己与外界的差别和距离,无所适从这种改变。

    “在我们的家乡,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些人来告诉我们要做出改变,如果想变得更好,就不能保持现状。英国人、俄国人、美国人、穆斯林游击队、塔利班……只要一切都好,就让一切照旧吧。”

    战争是残酷的,它让神圣的血液廉价的涂满大地,从那些残破的尸体中渗透进去,它摧残着我们的身体,扭曲我们的灵魂,比起身体的残肢断臂,更痛苦的是那些灵魂的流离失所。

    面对无休止的战争、随处可见的死亡、接二连三的屈辱、亲人的离散、被强暴而生下的小孩、不堪重负逃离的丈夫……她用纤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从不退却。

    真正恐惧的不是死亡,而是活着的艰辛和肩头的重量。

    如果不继续前行,只会被现状毁灭,岁月能够无情的雕刻眼角,冷酷的涂抹华发,却动摇不了一个坚毅的灵魂。

    即使是真主曾暂时遗忘的地方,但是他总有一天还会回来,人们还有未来,明天总会变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拉,别为我哭泣》 | 一个女人的颠沛流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avp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