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梁晓声曾说文化就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但是他所说的只是针对个人的狭义的文化,并不是广义的民族文化,国家文化。
那么广义的文化是什么呢?吕思勉先生曾这样定义过,文化可以用来区别人与动物,但是文化产生真正的原因不是人,而是环境,不同的环境塑造了不同的人,而人又反过来重新塑造环境和改变其他的人。
那么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呢?吕先生说:所以文化优的,常思推行其文化于文化相异之群,以冀改良其生活,共谋人类的幸福。什么意思呢?吕先生就预测未来文化不会是多元的,好文化必定会淘汰劣文化,适应世界发展的文化淘汰不能适应的文化。事实也确实如此,就拿中国来说,虽说是有56个民族,但是现在可还有56种文化?
但是今天我们不说文化的优劣,只说说文化的差异,说到文化差异对于中国人来说,主要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其实我觉得要了解两个文化最大的差异,最简单的方式并不是去阅读彼此的历史,而是去看它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首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启蒙教育,中国古代主要是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的书香门第甚至用《四书五经》作为启蒙书籍,后来有《声律启蒙》《增广贤文》,到了如今才加上了一些兴趣类,艺术类的书籍,如《唐诗宋词三百首》《小王子》等书籍,但是总体来说还是以国学经典为主。那么这些书籍有什么特点呢?普遍看来这些书籍的内容多且奇,包含了生活的各个方面,道德,心智,人性,世故,艺术,音乐……
那么西方的启蒙书籍是什么呢?在这里不讨论宗教民族和个别民族的专用书籍(《圣经》《塔木德》之类的)。首先西方的孩子不可能学习他们古人的书籍,因为他们的文字是拼音文字,别说几千年的文字,就是几百年前的文字,西方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都不一定看得懂。所以他们的启蒙书籍是现代编辑的。他们的书籍是一系列的丛书,其中最出名的是《I can read》和《steam》。前者以故事为载体,教孩子识字母和单词,后者则是用有趣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习各种科学技术,其中包含物理学,编程,数学,自然学,甚至还有量子力学等。
我们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的启蒙教育在于经验之谈,在于帮助孩子建立世界观,在于对世界整体的感知。西方的教育在于技术之理,在于引导孩子自己学会探索,在于培养孩子探索力和创造力。
这种从小教育上的差异导致了中国人跟西方人的差异,中国人注重个人整体的品行,西方人强调个人的个性。对中国人来说个人是整体的一员,对西方人来说整体是由个人组成的。举个例子,中国人是姓在前,名在后,强调的是家族和血脉;西方人恰恰相反,名在前,姓在后。又如中国人说地址是从大说到小,省,市,区,街道,门牌号,这样的顺序,西方人却完全相反。
简单说中国文化更加重视经验和团体,西方文化更加注重个体和细节。为什么这么说呢?就拿影视作品为例,中国优秀的影视作品中,几乎没有超级英雄,比如《舒克和贝塔》《葫芦娃》《西游记》等,但西方却热衷于超级英雄《钢铁侠》《蝙蝠侠》《美国队长》……(复联本质上还是个人英雄主义)。
所以中西文化本质上就有冲突和矛盾的,但是这种矛盾并非全是坏事,它让我们可以认清自己的短板。倘若一个人能够结合中西文化的优点,那必定是一个大才之人。如今看来有如此大才之人,唯有辜鸿铭先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