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王能成为最后的赢家,登基为王,不仅仅是因为麒麟才子梅长苏的帮助。他自身有很多优点,虽然带着些许理想主义色彩,但这些优点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jpg踏实干事
靖王是个实干家。没有遇到梅长苏之前,身为皇子的他,备受排挤,军功累累,却封不上一个亲王。连宁王那种身带残疾而且成不了什么大事的皇子早封为亲王了,他却还在被梁王、太子、誉王任意责罚、谩骂。但他却并没有因此挟怨报复,也没有消极应付差事,照样尽心尽责地完成梁王交代的各种任务。
办理滨州侵地案,他日夜劳心,以最快速度结案,却只得到皇帝的一句口头表扬,而誉王只是动动嘴皮子就得到了一大堆物质赏赐;私炮坊爆炸,他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稳控局面,并支出军用物资,安抚百姓,结果被兵部参本,说他挪用物资。
种种这些都没有让他就此牢骚满腹,他说习惯了,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更没有哀怨梁王的不公。因为他的心里装着的不是自己的荣辱富贵,而是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
主理赈灾,太子和誉王都是为了敛财,而他却是真正为灾民谋福祉。他和沈追用新的条陈、新的办法,把朝廷拨下来的赈灾款项真正用到实处,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因为他实干,所以他主政后,朝廷的实干风气蔚然成风,点燃了大梁新的希望。
一个人实干容易,而默默无闻不求回报的实干很难。但是我相信,只要你踏踏实实做事,上天绝不会亏待你。作为领导者,更该以身作则,不应付、不推诿、不扯皮,才能“身正,不令而行。”
重情重义.png重情重义
靖王重视情义,十几年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发小”林殊,情愿不要王位也要为其伸冤昭雪。
靖王从谢玉口中得知赤焰旧案的真相,按捺不住心中的愤怒,深夜找梅长苏希望其能帮助他洗雪当年旧案。此时梅长苏的三问,靖王的三个“我知道”让心灵深受震撼。
梅长苏问:殿下可知,皇上一旦知道你在查祁王旧案,定会招来无穷祸事?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长苏问:殿下可知,就算你查清了来龙去脉,对殿下所谋之事,也并无丝毫益处?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长苏问:殿下可知,只要皇上在位一日,就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靖王答:我知道。
梅长苏又问:既然你都知道,还是一定要查?他坚定地说:要查,一定要查。
卫峥被捕入狱,如日中天的靖王一定要救他出来,不惜牺牲自己的大好前途。他对梅长苏说:如果我这样对待卫峥,你就不怕有朝一日,我用不着你的时候,对你做出“良弓藏、走狗烹”的事情吗?
写誉王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很多领导都像誉王,用得着你的时候把你捧在手心里,用不着你的时候把你扔在一边。很多开国良臣,为国家做过不朽贡献的人都是因为皇帝的猜忌,下场凄凉。而靖王却不是这样一个人。不然也不会带着他的心腹沈追和蔡荃去结交梅长苏,为的是给梅长苏谋一个前程。
领导重情义有时候会掣肘,但是如果你肯以真情对待下属,下属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做出逾矩之举的。我们的领导不是情义太多,而是信任太少。谁也不傻,真情假意自然明了于心。几千几万条的奖惩制度,不如真心以待。
图片来自网络.jpg公道正派
靖王成为太子,入主东宫,安排了一件政事给李林。李林身为太子曾经的党羽,私下暗自揣测靖王的用意。正巧遇到沈追,沈追提醒他,如今主事之人不是太子,也不是誉王,他没有想着要陷害谁,捉弄谁,只问你差事办得怎样。差事办得好,自然奖赏;差事办得不好,才会被斥责。
李林听了这话恍然大悟,立刻回去着手制定细则,圆满完成了任务。事后,靖王说,李林的方案不错,稍作修改就可以实行了。要知道,曾经兵部还上表弹劾过靖王呢。
如果誉王当上太子,李林这个兵部尚书肯定是干不成了。因为他们从政,想的都是一点:他是不是自己人。能不能办事是一方面,听话更重要。可是这样的思想,根本不可能让朝局清明。
靖王品评人才,看的只是能不能干事,绝不以个人的好恶评判他人。身为臣子,应该为国家效力,而不是效忠于某个人。量才而用,一心为公,这才是一个领导应该有的气度和品质。
网友评论
我记得白岩松说过,一个企业如果到了被强制打卡,那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真希望能有个靖王这样的人做领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