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咖啡而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我最开始接触咖啡的时候,就是追求那极致的苦。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并没有接触过咖啡的人而言,咖啡给人唯一的印象就是苦。而我追求的就是咖啡本来的面貌。
为了得到那杯最纯粹的味道,我从不喝加奶的咖啡,意式咖啡只喝浓缩,甚至会为了一口浓缩咖啡,不远千里前往,偶尔也会喝美式,除此之外就是手冲咖啡。

说也奇怪,时间稍长之后,每次和加奶的咖啡竟然会肚子不舒服。我并非一个乳糖不耐受之人,相反这些甜甜腻腻的东西常常能使我欢愉,但是当其与咖啡加在一起之后,于我而言,就不耐受了。这如同一种心理暗示——对不纯粹东西的排斥。
早些年生的我也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说得难听些,如同一个激进分子,或许放到抗战年代,我会是一个愤青。
那时,凡我看不惯,不喜欢的人,一句话都不会跟他说,甚至看都懒得看他一眼,更别提接触了。
然而我喜欢的人,但凡有一点点好感,都会对人有求必应,仿似没有原则,其实唯一原则——千金难买我喜欢。
渐渐的咖啡越来越普及,一个人在家也能做手冲咖啡,而意式咖啡的咖啡机太贵,慢慢就摒弃了意式咖啡,摒弃了意式浓缩,专注在手冲咖啡上。
咖啡最纯粹的味道就是苦,这样的观点很长时间都无法从观念中消除,因此,最开只喝曼特宁,深烘的豆子。只要不冲坏,冲出一些杂味、涩味出来,都会相当沉浸在曼特宁的焦苦味中,感觉那才是人生,是人生真正的味道,不参杂任何杂质,简单干净的味道,但是又如凯撒大帝版充满着霸占世界的野心。
后来慢慢尝试耶加雪菲,很长一段时间都觉得耶加雪菲和曼特宁是绝配的一对,一个极致的酸,一个极致的苦(都是相对而言),如同人有男女,世界有阴阳,它俩若结合,定能造福咖界,千秋万载。
因此,开始了解咖啡原来不止有苦味,咖啡最纯粹的味道也并非苦,还有酸,还有各种风味,只是很多味道人们都喝不出来,甚至叫不出名字来,不知道淡淡的茉莉花香喝起来是什么味道,霉果的酸味喝起来是什么味道......只是这些味道都不是甜味,就笼统的将其称为苦。
一次偶然喝到一款叫哥伦比亚的豆子,那时候的哥伦比亚就只是纯粹的哥伦比亚,没有很多分支名称。中浅烘的豆子,没有极度的苦,也没有极度的酸,真的如同曼特宁和耶加雪菲的结合,这个世界在那一刻阴阳调和了,味道均衡,回甘浓郁,淡淡的花香,但是说不上是什么花的香味,从此大爱此豆,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换过,还给身边的朋友推荐。

而那时的我,已拂去了曾经的轻狂,学会了迁就,学会了更好的与人沟通交流,更学会了平和,少起争端。
人生状态的不同,竟然连口味也跟着变化。当一个人升起觉知的时候,人生之路也在慢慢变得更加清晰。
相信你也有你的变化故事,欢迎也来讲给我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