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六年,五月初三,午初。
浙江,庆元县,百山祖。
经过两个时辰的跋涉,秦昌海来到一处断崖前,此处也是难得,竟有一块两丈见方的平地,没有遮掩,视线极佳。极目远望,已然看不到山脚和来时的路,只有几户半山腰的农家里冒起的炊烟依稀还能看见,再往远处看,除了山还是山,层层叠叠,宛如波浪。
百山祖位于浙南地区,山高千仞,连绵百里,号称百山之祖。如今身在其中,更觉此山非同寻常,其重峦叠嶂、蜿蜒曲折之势,足可藏兵百万。
美景当前,秦昌海索性找了块大青石坐下,边欣赏风景边掏出馍馍补充能量。刚就着凉水下去两口馍馍,眼前却突然飘来一大片雾气,竟让视力望不到十米开外。低头看看自己身上的飞鱼服,一路上它被晨露打湿,被体热烘干,让树枝划过,在泥里摔过,已然污浊不堪,一时间兴味索然。
七年了,这是他第六次上百山祖了,至今一无所获。随着希望的一次次破灭,内心最初的敬意中隐隐滋生了一丝怨念,生出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念。难不成他是故意躲着我?以往秦昌海都是便衣成行,唯独这次他一身官服前往,不乏有志得意满的意思,毕竟二十六岁的年纪,已经当上了锦衣卫北镇抚司副指挥使,任谁都难免骄傲。但还有一层想法却是起一点威慑作用,好教对方不能拒绝,毕竟当今圣上威服海内,天下之士皆可征调,不服征调者视为异教,必遭杀戮。但这点威慑作用又万万不敢明着说出来,只能靠这身官服起点暗示了。
七年前,师傅忽染暴疾,临终之时匆匆把那个秘密告诉了他。师傅平时行事低调寡言,却原来是江湖中最神秘最受尊敬的恩义门徒。
相传恩义门徒最讲恩义,都是为报恩义可以两肋插刀、慷慨赴死的豪杰,故而让江湖人士心向往之;而偏偏恩义门门规极严,选徒严格不说,保密工作更是做的相当到位,外人常常只闻其名未见其人,故而能识得恩义门徒竟也成了江湖人士值得吹嘘的大事!
师傅告诉他恩义门讲究是恩必报,而尤以其中五恩必以死相报,分别是养育之恩、救命之恩、知遇之恩、授业之恩、浩荡皇恩。
师傅还告诉他原来他苦练十年让并赖此成名的刀法叫不悔刀,该刀法狠辣绝伦,一旦出刀,必有死伤,使刀者必须三思而行,才能刀出不悔。
其实这些道理在师傅平时言传身教下,早已深入秦昌海的内心,只是不知道还有这番渊源,而诀别之时听来又格外振聋发聩,仿佛经历了一场神秘的仪式,让自己成了恩义门中人,这不仅让他内心生出一股豪气,原来命中注定我非一般豪杰。只是为何师傅到死才肯和我说这些呢?
“我师傅,也就是你师公,他应该在浙南百山祖,找到他,跟他学不悔心诀,以你的天资,必可独步江湖。”
“可是我与师公素未谋面,如何才能找到他呢?”
“你师公今年该是六十有五了,他卓尔不群,你见到他,自然认得出他,代为师,一定代为师,向师公捎句话:是顽徒不化……不化……”一句未了,师傅竟双目圆睁去了,眼角留下两行清泪。
秦昌海自幼父母双亡,流浪街头,后来机缘巧合遇到师傅,师傅看他天资聪慧,便将其收为徒儿。他们名为师徒,却情同父子,只是师傅天性寡言,很少表达自己的情感,渐渐的这方面他也像了去,很少和师傅说些体己的话。如今师傅忽然离去,秦昌海再也按捺不住,拜倒在地,放声大哭,足足哭了半晌,方才止住。他用手阖住师傅双眼,心里默默道:师傅放心,徒儿必定找到师公。
“嗦”背后忽然飘来一缕细微的声响,离自己应当在十步左右,秦昌海赶紧收敛心神,左手按在刀把上转身问到:“敢问何方高人?”却见近处的一颗松树上蹲着一只猴子,怀里还揣着几颗黑色的野果,正好奇的打量着他。秦昌海尴尬不已,自己居然连来的是人还是猴子都分不清楚,传出去不让人笑话,定是自己刚才回忆往事让自己分心了。安慰完自己,他玩心突起,扬起双手做了一个前扑的姿势,想吓一吓这猴子。不料这猴子竟胆大无比,不但不跑,反而将一枚野果扔了过来,带起一阵劲风直扑面门,速度力道不亚于名家暗器。秦昌海无暇多想,右撤一步,脑袋一撇,野果从眼前飞过。“嗖”的一声,又是一枚野果,直奔他腹部,要躲已然来不及,只得顺手拿刀一架。只听“噗”的一声,野果碎裂飞溅,沾染了半身飞鱼服,发出一股恶臭。秦昌海骇然,低头一看,这哪是野果,分明是那泼猴的排泄物。再看那猴子,在那边上蹿下跳眉飞色舞,发出吱吱声响,极尽嘲弄之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