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岁月(120 )

作者: 曹会镇 | 来源:发表于2022-01-20 12:58 被阅读0次

                                                   第十四章 大跃进 (六)

    转眼到了年底,大街上传来了小道消息,说是新年后农村取消合作社,成立人民公社。原来合作社的所有生产资料包括粮食全部交给公社进行统一使用,统一管理。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生产小队。农村土地财产等有生产小队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分配,每个生产小队还要建立一个大食堂,队里的农户都要去食堂吃大锅饭。

    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人们三五成群都在谈论一个话题,那就是人民公社。至于人民公社长什么样人们只能进行各种猜测,成立人民公社对老百姓是好事还是坏事也没谁说得清。可老百姓坚信一条,只要是毛主席号召的一定是对人民有好处的,必须响应。

    一些精明人听说农村成立人民公社,还要吃食堂,口粮要上交,开始琢磨歪点子,他们害怕家里一旦没有了粮食大锅饭又坚持不下去了那就苦门子了,便赶紧想办法偷藏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他们开始挖地窖,掏墙洞藏匿粮食,还有的人家把粮食装进口袋埋到柴火垛里。更有甚者,竟然把粮食装进砂缸或泥甏里偷偷运到村东芦苇荡里挖坑掩埋起来。人们都奔着一个理儿,家中有粮心里不慌。尽管有食堂,那毕竟不是一个人的,吃喝都不方便,还是不如自家粮囤里有存货好。

    李昌云也想到了藏粮这一层,可一想自家是干部家庭,又都是党员,这种营私舞弊的事是坚决不能干的,别人做可以,自家无论如何都不能这样做。

    转眼到了新年开春,由于老天多日没落雨,大地干旱,小麦返青受到了严重影响。陈清水及党委一班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召开会议,号召全乡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迅速掀起抗旱保苗高潮。陈清水亲自到一些乡村参加抗旱。就这样,临泗乡男女老少在领导们的带领下全部上阵,用水车灌,用水瓢泼,用水篼子刮,全乡所有田间地头都是一片抗旱浇水的忙碌景象。

    再说泉洼村,由于去年夏季的一场洪水,土地表层覆盖上了三四公分厚的红土,因此庄稼比任何一年都好,苗全苗旺,旱情也表现得不是那么严重。不过不浇水还是不行的,如果老天继续干旱下去,庄稼还是会受影响的。因此泉洼村也和其他村一样展开了抗旱保苗的工作,干部群众齐上阵。董晓丽是冲在最前头的一个,她带领合作社的姐妹们把水龙架到田间地头开始日夜不停地提水抗旱。

    泉洼村地势低洼,村外到处都是壕沟,壕沟里都是满当当的水,浇地是不困难的,提水抗旱并不犯愁。因此人们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把所有地块全部浇了一遍。再看看那喝足水的麦苗,从此一天一个样地疯长,很快眼前便呈现一片喜人景象。

    一晃几个月过去,农谚说:麦到芒种秋到秋,过了霜降刨芋头。时间转眼来到芒种时节,小麦很快就要成熟。干热的南风一阵阵扑面而来,布谷鸟也不厌其烦地“布谷布谷”叫个不停。

    麦季是农村最重要的收获季节,俗语说“一麦赶三秋”,就是强调麦季的重要性。在以前靠天吃饭的年月,麦季是人们的希望,口粮全靠麦季收获的庄稼供应,秋季很少有收成。尤其是洼坡地,汛期一到地里的嫩苗很难保留,侥幸存活一部分,到最后也是收获聊聊无几。

    这不,眼下芒种一到,人们便开始抢收抢种。收割、运输、碾压一刻不停,有时候还加班加点。经过近一个月的忙活小麦才算收打完毕。还不错,今年小麦产量高于任何一年,亩产平均接近三百斤,每人的平均口粮也达到二百一十多斤,这时出乎人们意料的,因此人人“脸上挂满了笑容。

    “三夏”大忙刚刚结束,中央便下达了正式文件,要求农村撤销所有合作社合并成立人民公社。公社以乡镇为单位,下辖生产大队,生产小队,老百姓变成公社社员,并以小队为单位建立大食堂。以后社员出工记工分,吃饭进食堂,粮食上交。

    一石激起千层浪,刚刚恢复平静的农村立时又炸开了锅,人们纷纷议论,原来就对合作社抱有抵触心里的农户更加不高兴,他们怀疑土地又将被剥夺,从此再也没有了自己的土地,以后土地收获的粮食上级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老百姓再也没有了自主权。

    一九五八年下半年,农村所有合作社一并取消正式成立了人民公社。临泗乡是微县面积最大的农业乡,率先改制,原临泗乡撤销改为临泗人们公社。陈清水由原来的乡党委书记兼乡长改任临泗人民公社党委书记,社长有马振山担任。

    此时陈清水更加忙碌了,他一边着手改组原来乡属各单位,进行人员更换,一边照顾农业生产。各单位人员稳定后,他又把这些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分赴各乡村开展改制工作,帮助各村建立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还要重新丈量土地,并把土地平均分配给每个生产小队,土地确定后再以生产小队为单位建立食堂。工作组还要在村里创办夜校,成立青年突击队,项目很多,林林总总。

    陈清水及公社党委一般人日夜操劳,将近两个月不懈努力人民公社的改制工作才算基本完成。这天陈清水好不容易得了闲空,他便趁此机会儿匆匆忙忙赶回家里看望妻子儿女。来到家正赶上妻子董晓丽做好了饭。妻子看见了陈清水,说:“你来得正好,这顿饭有可能是咱一家人在家里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从明天开始我们就要到生产队吃食堂去了,家里不再做饭。咱家所有的粮食都交到了食堂,家里没留下一点。”

    “是嘛?”陈清水说,“我觉得也该留一点,以备急用!”

    “一点也没留,前几天工作队进行了一次大搜查,挨家挨户翻找藏匿的粮食,不少家庭没有交出的米面都被没收。像咱这样的家庭能藏粮食吗?应该带个好头,你说是吧?”董晓丽说。

    陈清水听后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母亲李昌云说:“我刚才去咱们队食堂看了看,一切都准备好了,明天一早就可以开伙了,馒头、菜水都做好了分工,挺规矩呢!”

    陈清水问:“一个食堂那么多人吃饭能忙得过来吗?”

    “忙得过来,食堂里有六七个人呢!”

    陈清水摇摇头,说:“我感觉这不是个好办法,长不了,以后弊端就会慢慢暴露,停火的可能性很大。”

    “这不是你们这些当领导的号召的吗?你怎么还担心起来了呢?”李昌云问。

    “我们也是执行上级命令。”

    李昌云说:“我怎么还听说以后还要把男女老少分开居住,实行什么军事化管理,可有此事?”

    “有,这样便于管理,人员好调遣,统一行动方便。”陈清水并没有表现出兴奋与激动。

    一家人说了一会儿话后接着吃饭。吃过饭陈清水便去了村里的三个食堂看了看,感觉一起安排还可以,直到天快黑了他才返回公社驻地。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悠悠岁月(120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ef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