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室友从大二开始就患上了失眠。她是我见过的焦虑比较突出又外露的人。在我们的印象里焦虑属于那些只会想东想西却从来不付出行动的人,但她不是。
她是一个非常自律的人,每天早上7点出门,晚上10点回寝室,期间一直在教室上自习、上课、或是在校园某个角落练习英语。她中午甚至不会回寝室睡午觉,连周末双休日也保持着和平时同样的作息。按理说这样的人应该过得很充实,但是她依然焦虑。
我想焦虑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通病,不管你对未来有没有很明确的规划,也不管你有没有有效的利用眼下的时间,你都可能会被这种情绪困扰,甚至操控着。
(一)
曾经在年轻时辍学做普通营业员,后创业成立TABILABO媒体的久志尚太郎曾经一针见血地说过:“你所谓的焦虑,不过是对未来的恐惧。”
我们在大人的“恐吓”中长大。对我们来说,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不是不是地球毁灭宇宙爆炸,而是学习成绩不好,找不了好工作,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为了那份体面,我们封锁内心压制欲望就算牺牲整个学生时代也在所不惜。本以为这样就能达成自己的目标,后来却发现,这些远远不够。
原来未来并不像大人们说的那样,只要努力就一切水到渠成。
因为我们不管怎么努力,总会被一些人轻轻松松超越。于是,我们开始恐惧,也许未来会像他们形容的那样黯然失色。
可是那又怎样?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恐惧是人类的本能。远古时代,正是有了恐惧才能让人类始终保持警惕,而得以在恶劣凶残的环境中繁衍壮大。
诚然,焦虑是一个贬义词。但是它却是我们的天性,存在于我们的遗传基因中,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它就像是我们情绪的应激机制,在我们意识到自己可能落伍的时候产生,刺激人体做出积极的反应。
(二)
库班25岁时,还在酒吧做酒保;JK·罗琳被拒12次,32岁时才出版《哈利·波特》;Ortega 39岁创办了Zara;马云35岁才创立阿里巴巴;摩根·弗里曼52岁才迎来演艺事业上的大爆发……
当正统教育灌输给我们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将其百般摧、残万般历练的时候,无孔不入的网络文化却在向我们叫嚣:年轻的网红们,在网上磨磨嘴皮唱唱歌就可以月入数万,跟我们差不多的孩子靠游解说身价上亿,甚至比我们小的孩子也靠自媒体创立了自己的品牌……
伟大的创造离不开强大的灵魂,强大的灵魂需要现实凄风苦雨的锻造,这没有错。
有人抓住时代的巨浪,勇立潮头。年纪轻轻却成就不凡,也大有人在。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个年轻人无疑具有极大的煽动性。试问谁不想在自己正值青春的时候,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呢?从另一个方面讲,焦虑,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着美好的期望。
(三)
梁漱溟说:“当代青年的焦虑在于把欲望当志气。”
这并不怪我们没有大志向。没有外来入侵者,原子弹已经造好,中国综合GDP上升到世界第二,国家养老体系正在在进一步完善……
伟大是先辈的,而平凡属于我们。
我们的焦虑可能来自于房价的飞涨,工资水平低于全国同龄人的平均线,为工作加班熬夜单休却依然过不上体面的生活。我们没有伟大的志向,但我们的欲望也合情合理。
我想说的是,我们的焦虑并非一文不值。因为我们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只有每个人都富起来,才能不拖全体国民的后腿。
(四)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能够包容差异的国家。一个好的时代,也必然是一个包容的时代,而我们就身处这样的时代之中。
这个时代容得下你的野心,也一样容得下你的怯懦。它会尊重你的焦虑,就如同尊重你的梦想。
所以别再试图克服它,摆脱它。我们应该做的,是理性的看待焦虑。当它极度活跃,想要引起你注意的时候,像老朋友一样,和它好好谈谈。
那时你也许会发现,其实你可以和你的焦虑,和平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