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给大家讲述了非暴力沟通的上篇今天我们来学习。当自己为主时,如何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来表达自己,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语言暴力,非暴力沟通应运而生。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四个要素。

1观察
观察是被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说出观察的结果。有位印度哲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由此可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保持客观的观察而不进行主观评论真的很难,我们在观察他人的行为时,经常会带有批评指责和其他方式的分析,比如在看球赛时, 客观观察的结果是:欧文在过去的五场球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能进行主观的评论,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再比如客观事实是:米奇上周买书花了1000元,若加上主观评论就会这样说: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如果在观察中加上了自己的主观看法或者评论,人们会倾向于听到批评或指责,甚至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做出不友好的回应,这样双方的关系会更加疏远。
因此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能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坛。
2感受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习惯于压抑自己的心灵,体会不到自己的感受,更无从表达自己的感受了。
有位太太对沉默寡言的丈夫抱怨道,我觉得我嫁给了一堵墙,这听起来像是对自己的丈夫进行批判,丈夫听后委屈和退缩,结果这里丈夫果真一动不动,真的像一堵墙一样,太太看着丈夫的表现更为来气。
其实啊,这位太太的潜在意思是我感到孤单,希望先生多体谅自己,如果这位太太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那么两个人的感情就不会这样冷冰冰,透心凉了。清晰的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感情,还可以改善工作。
3需要
了解并接纳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这时我们已经开始了解感受的根源在于自己 不再去对别人进行指责。
如果忽略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把不好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就容易让对方自责和内疚,比如父母对孩子说我们很伤心,因为你成绩很差,我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或许他会努力学习考出好成绩来让父母开心,可令人遗憾的是,这努力背后的动机并不是出于对学习热爱,而是出于对父母的内疚,效果也不会长久,父母可以这样说:“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我们很难过,因为我们希望你热爱学习。”在这句话里,父母说明自己难过的原因是来自他们本身,因为他们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听后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学习的动力也进行了升华。
4请求
在表达观察,感受和需要之后,我们需要请求别人的帮助。怎样提出请求会得到积极的回应呢?首先,在提出请求时,对请求的描述越具体越好,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比如说: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而不要这样讲:我希望你能好好开车。其次,要明确谈话的目的。我们发出声音,就希望得到回应,但如果你发出的请求不明确,别人会找不到其中的点。比如太太对先生说:我叫你带酱油回来,你却忘了,好烦啊。她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先生赶紧出去买酱油。可在丈夫听来,这好像是太太对他的指责。再次,要向对方请求反馈。我们表达的想法,可能与对方理解得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向对方请求反馈,确保自己的表达与对方的理解没有出入。最后,了解他人的反应。要了解对方此时此刻的想法与感受,了解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请求。以上就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在沟通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希望大家都能领会非暴力沟通的精髓,让非暴力沟通唤起我们心中的爱与柔情,通过它,我们学会如何尊重与倾听别人的心声,也懂得如何爱自己。
希望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如知时节的春雨般,润物细无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