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基本原则:
1 选择一种职业,是一种人格的表现。
2 既然职业兴趣是人格的呈现,那么职业兴趣测验就是一种人格测验。
3 职业的刻板化印象是可靠的,而且有重要的心理与社会的意义。
4 从事相同职业的成员,有相似的人格与相似的个人发展史。
5 由于同一职业团体内的人有相似的人格,他们对于各种情境与问题的反应方式也大体相似,并且因此塑出特有的人际环境。
6 个人的职业满意程度、职业稳定性与职业成就,取决于个人的人格与工作环境之间的适配性。
霍兰德的理论不是单行道:职业可以改变个人,个人也可以必变环境,是互相影响的;同时,它又是“结构的”或“类型的”,霍兰德类型理论将个人与职业的资料,分成六个大类。基于此,霍兰德称自己的理论是“结构式交互”或“类型式交互”的理论。
霍兰德理论的主要假设:
1 大多数人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
2 在社会环境中,也有这相同的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
3 人都在追求某类工作环境,这类环境能施展个人的技术与能力,能展示个人的态度与价值,能胜任问题的解决和角色的扮演。
4 人的行为由人格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决定。
核心转述:
霍兰德类型理论的主要假设:
1 人有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
2 社会环境有六种类型: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传统型。
3 人追求在某环境中,施展个人技术能力,展示个人态度和价值,胜任问题解决和角色扮演。即寻找一个匹配的工作,发挥自己的能力。
4 人和环境互相影响,交互作用。
个人体验:
在这六个类型里,如果人和环境的类型一致,实际型的人在实际型的环境里,爱做木工的去了木匠工厂做木工;爱研究的人进了试验室做研究....
在一致的环境里,有兴趣,也容易做得好,取得成果;有了成果就促进了兴趣,做得更好。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的良性循环。
反之,一个实际型喜欢做木工的人,去到一个要激烈竞争的电子产品销售部门做上了销售,势必兴趣没那么大,和人也打交道也有些痛苦,不喜欢做的事要做不好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非要做好也可能,需要付出特别巨大的努力和坚持。如果非得做销售的话,做和木工制品相关,比如销售木制品, 可能增加一些兴趣。
行动指引:
有可能,还是尽可能选择人和环境一致,就是暂时达不到,也要在业余找到一致的环境,有个平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