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594371/bed03df51efe2b83.jpg)
小时候我,对于这座小村有很多的好奇,所以我的足迹经常遍布整个村子,曾经在老村里的每一条破巷子里闲逛,曾经爬遍村后的一个小竹林里的树,也曾在村子里的每一口井边,看着清澈的井水。
那时,村里总共有四口公家井,都是一米多的口径,井壁用一块块的石头砌成的,有一口的井壁则是长满了绿绿的青苔和杂草,水深得风不到底,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胆战心惊——因为我不会游泳,对深水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
我家附近就有两口井,都是八角形的井框,差不多两个人高的井底。夏天雨季的时候,水可以满到漫出井口,旱季的时候,水就只剩井底的一小洼,用水桶是打不上来的,得等它慢慢涌出来,所以有时,打个水,要等上好长时间。
这几口公家井,养活了整个村子的人,做饭,烧水冲茶,都是来这里挑的。为了确保水质,这里是严禁洗衣服和其他用途的——洗衣服可以到山沟里用山上流下来的水。
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或者下午时分,来我家旁边的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大人挑,小孩抬,四方形的井边都是人,大家轮流用小桶从井里取水上来,再倒进大桶里,然后就挑抬走了。所以,从睡梦中听到挑水桶的声音,我就知道天快亮了。
她们从我家门前经过,经常会把水洒了一地,因为,挑水是一门技术活,不会挑的,走路方式不对的,肯定会把水洒出来。只有肩膀够硬,上肩后的动作和走路的姿势完美结合,水就不会洒出来。我长大了,也试着去挑过,还真是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后来,逐渐的,有些人家在自己家门口凿井了,这公家井的地位便逐日下降,渐渐地,有人开始来这里洗衣服,洗这洗那的了,也有人来挑去浇菜了,在炎炎夏日里,也有胆大的小伙伴们,敢扑通地跳进不深的井水里,把头闷进去,一个劲在招呼我下来一起凉快。可是,望着泛光的井水,我还是没那个胆。
慢慢地,自家凿井的多了起来,公家井的地位终于不保,人们再也不来这里挑水回家了,有的只是洗东西,浇菜,洗手洗脚,井水的水质也慢慢地变差了。我家门前往日川流不息的挑水大军也不见了。
我家也在巷子口凿了一口井,比五年级的我高一点点,水经常都是满的,早上用口盅一伸就可以取水起来刷牙洗脸了。大概一个月,就会把水抽到见底,然后我跳进去,把里面洗刷一遍。井底的水涌得很快,不一会儿水又漫上来了。
时代变迁,公家井终于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我家旁边的那口井,后来被划分为住宅用地,填平,然后上面盖了楼房,住上人了。
从此,我只能在我的记忆里,依稀回想起这口井曾经的模样和一路的过往了。后辈们是肯定不会知道,这里曾经是——养活村民的生命水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