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读书笔记
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学会独立思考(二)

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学会独立思考(二)

作者: 珞珈琪琪 | 来源:发表于2016-05-04 20:09 被阅读374次

    导言
    会沟通,懂思考。

    人人都会提问,但不见得人人都会沟通。好的提问,不仅能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能在交流中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而愚蠢的提问,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jpg

    推动思维发展的是问题,而不是答案。那如何通过提问来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批判性思维呢?在秋叶老师的《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中,根据提问方式,可以将问题分为以下几类:推测式提问、苏格拉底式提问、事实偏好判断性提问、“人-事-物-势”问自己的方式。

    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png

    一 推测式提问

    “女朋友为什么会生气?”

    在亲密关系中,经常会有小伙伴有这样的疑问。

    沟通障碍.png

    这是前段时间@王尼玛的部分微博图片,转发和点赞数都过万。热恋中会有很多情感交流,有的小伙伴会觉得,对方总是get不到自己的点,会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困惑。而实际上,对方确实是由一颗想去培养感情的心,只是在沟通上出了问题。比如:

    A:这周双休我们不约会了吧,最近事情比较多。(异地或者异校)
    B:你总是对我说好忙!就是舍不得花点时间来陪我!就是不爱我!(预设立场的沟通)
    A:你不要每次都怀疑我不爱你。你本月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我有毕业答辩,我们还是花时间好好准备,和自己的同学们交流一下。
    B:别解释了,你是不是觉得我不成熟,总是耽误你的时间!(情绪化沟通模式)
    A:没有说这个意思啊!你怎么不能理解我!
    B:你就是这个意思,你每次都这样!(内心不满,陷入争论发泄的模式)
    这样的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在没有明白对方的想法和顾虑时,就发表自己的意见,是一种无效的情绪化的沟通方式,将很平常的生活琐事,演变为争吵。
    有效沟通的前提是你能准确理解别人话语的含义,很多话语真正的含义是潜台词。在沟通中,可以使用“推测式问句”,将节奏放慢,确定你已经正确理解别人的意思,再将对话顺利进行下去。
    “推测式问句”就是用如下的句式开头,复述你对别人的话语理解。

    听起来,你的意思是?
    如果我没有理解错,你是想表达?
    看看我有没有弄懂(误会)你的意思,你是担心?
    我想把你到目前说的意思先讲一遍,你看看我理解的对不对?

    采用“推测式问句”,一是可以让我们冷静下来,避免语言暴力,让“话语经过大脑”。第二是在复述的过程中,对自己也是一种思维的整理,思考对方会不会“口是心非”,或者是有难言之隐。比如:

    对方是不是不习惯亲密关系的表达?或者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没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原因让对方做出这样的事情?
    有没有什么和我无关的压力,是对方正在承受的?
    有没有什么其他因素(他的父母、朋友的建议),让对方以为他的想法是对的?

    推测式提问需要将对方的话用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有效沟通不仅仅是将意思传达出去,而是确定对方是否理解到你的意思。
    比如,针对本文开头的例子,如果B这样,会不会更好:

    A:这周双休我们不约会了吧,最近事情比较多。(异地或者异校)
    B:感觉你最近好忙?是因为要写毕业论文的事情吗?还是有别的事情?准备的怎么样了?我本月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A:是啊,你本月有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我有毕业答辩,我们还是花时间好好准备,和自己的同学们交流一下。
    B:你是担心毕业论文的事情吗?这个确实需要查阅很多资料,我也能理解你的想法。不过我还是很想见到你啊。这样吧,这个双休和下周我们都开启学霸模式,等忙完了再好好约会,也不急这一时。
    A:谢谢你理解我!我也很想你~

    在职场的汇报工作和布置任务中,如果职员采用推测式提问,可以将自己的身份由倾听者转变为参与者,展现积极的态度;领导可以暗示或者要求职员复述工作内容,看看双方是否理解一致。

    二 苏格拉底式提问

    “苏格拉底式提问”是最早的辩证法的形式,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又叫“问答法”,是一种系统的提问方式。他能够全面评估一个人思维的系统性、深度和质量。下面的对话,部分使用了苏格拉底式提问技巧。

    问: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视剧推荐吗?
    答:你喜欢看什么样的电视剧?
    问:我喜欢拍的很好的历史正剧。
    答:历史正剧也有很多时代,选取的典型事件不同,反映的内涵也会不一样。你能举个例子吗?
    问:比如《大明王朝1566》吧。
    答:我想明确下,我理解你要看的是艺术水准和演员功力都是上乘之作的历史正剧?
    问:差不多,看这样的剧不仅是一种享受,也经得起反复推敲。
    答:那推荐同样是刘和平老师编剧的《北平无战事》吧。
    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在苏格拉底式提问中,要注意化解对方的情绪对抗,避免过于强势,要用自己的思考去替换别人的思考。
    秋叶老师布置的本节的互动作业是就如下问题设计一段苏格拉底式提问:一定要和寝室的人成为好朋友吗?
    问:一定要和寝室里的舍友成为好朋友吗?
    问:请问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算是好朋友呢?
    答:就是和我谈得来,可以分享喜悦和烦恼的人。
    问:比如你的舍友是个大学霸,可以在学习上与你互动,还乐于分享,带领大家一起进步。但是性格比较强势,喜欢争荣誉和奖项,你会欣赏他吗?
    答:不会。我不喜欢太功利的人。
    问:比如你的舍友很善解人意,你不开心的时候他会花时间来安慰你、陪伴你。但是他很不上进,整天在寝室打游戏,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什么想法,还会把你当作“垃圾桶”,向你宣泄负能量。这样的人,你会与他交心吗?
    答:也不会。我更愿意和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人交朋友。
    问:舍友都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各人有各人的价值观。开始你觉得你们是好朋友,相处久了才发现大家都有很多的缺点,甚至有时也会互相伤害到对方,你觉得大家还有必要再继续当朋友吗?
    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舍友之间也需要私人空间,住在一起也不意味着生活上也要绑在一起。在生活上要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学会替他人着想,尽量不麻烦舍友。虽然偶尔会有不开心,但都不是什么大的问题。相处中要多向舍友学习优点,别抓住缺点不放。要调整好自己的想法,找到平衡点。因为大学同学情,还是比较纯真的,舍友关系也是需要培养和呵护的。

    三 三种问题:事实 偏好 判断

    “你觉得世界上有真爱吗?”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呆板的、没有经过思考所提出来的问题。就像很多人,在经历一段失败的感情后,很简单的把原因归结于三个字——“不够爱”,认为“爱”就是包容一切、克服一切,而不考虑现实因素、性格、价值观念等方面是否合适。
    如果你能深入思考,可能会问自己:

    (1)我内心到底希望和怎样的女孩在一起?我是更看重家庭背景、个人素质还是精神共鸣?这三个方面,哪些对我是初级需求,哪些是中级需求,哪些是高级需求?我的下限标准是什么?
    (2)在男女朋友交往中,我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的核心竞争力,具体是哪些方面的高价值的展示和给予?
    (3)我的展示和给予,与我梦想中的女孩的价值观能耦合吗?

    这个问题就比上面一个问题显然有了更丰富的思考。对于一个问题,如果能深入思考,就能优化思维方式。
    问题有三种类型:基于事实、基于偏好、基于判断。比如:

    (1)你对你现在爱情状况满意吗?
    (2)你是否相信自己可以通过经营亲密关系,保持爱情的新鲜度?
    (3)你觉得应当如何经营亲密关系?

    问题1就是一个事实性问题,问题2是偏好性问题,每个人的偏好都有不同,有的人愿意去维持这段感情,而有的人就会放弃。问题3是判断性问题,有多种观察的维度,比如《爱的五种语言》中提到,可以通过赞美对方、关注精心时刻、赠送礼物、为对方提供服务、身体接触等,来填满对方爱的百宝箱。
    我们常常把偏好性问题和判断性问题,特别是道德判断混淆在一起,比如:

    A:你们准备什么时候要小孩?
    B:我想先享受二人世界,等过几年经济基础好了再要小孩。
    A心里也许会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自私呢?难道还养不起小孩吗?

    这就是把偏好性的问题交流变成了一种价值判断,看起来是批判性思维,其实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假设,所有人的偏好都应该和自己一样,自己不接受多元化的价值观。但其实,与自己价值观不一致的判断性问题,恰恰是提出好问题的时机,针对上面的对话,A在回答时可以这样思考:

    这个问题是存在唯一正确答案的事实型问题吗?(B一定要结婚后立马生小孩吗?)
    如果不是,那这个问题是一个主观看法和个人意见吗?我需要自己的答案得到别人的附和吗?(这是B的主观看法,他们现在确实没有生小孩的经济基础和时间,而我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他们面临的问题和我不一样)
    如果不是,那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解答角度吗?(B现在经济基础和时间都有,却在担心经济基础的问题,是不是要求太高,还是对这件事有排斥心理?)

    如果能够在提问时思考三种问题的区别,提问水平和思考水平都会更进一步。

    四 “人-事-物-势”问自己

    “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奥林匹斯山上的德尔斐神殿石碑上的铭言见证着奥运圣火的熊熊燃烧。这不仅适用于体育赛场,也适用于学习、生活和工作。如何认识自己?我们在从事某些活动的时候,总是在一定的形势(情景)之下,与某些人利用某些物理条件来完成某事,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在做决策时,可以采用“人-事-物-势”的思考框架。
    “人”的维度。人作为社会动物,离不开与其他人打交道。我们在做事之前要考虑两个问题:会跟哪些人产生关系?我需要如何面对解决?第一是需要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目的、心智模式、观念、现状等。第二是要了解他人,比如与你这个决策有关的家人、导师等,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如何。
    “事”的维度,可以分析在这件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相应的政策。
    “物”的维度,可以分析周围环境、人际关系等。
    “势”的维度,即行业发展现状。雷军说过一句话:“猪会飞的背后,参与感就是‘台风’。台风口上,猪也能飞——凡事要顺势而为,如果把创业人比作幸运的‘猪’,那行业大势就是‘台风’,用户的参与也是‘台风’”。在橙子学院发布会上,古典老师提到,现在有一种越来越多的状态:不是方向不对,不是能力不行,也不是努力不够,而是这个职业世界的版图,在发生变化。富士康在2011开始引进机器人,计划在2020年实现30%的自动化,直接导致了近20万人的失业。武钢集团预计将有四万左右的员工将被分流至其他行业。我们要将个人发展与行业发展结合,学习新的世界需要的新的技能。
    当我们建立了“人-事-物-势”的思考框架,就可以结合自身现状来分析问题,比如“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反思”、“如何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如何提高身体素质”、“初入职场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等等,并在回答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维度进行删减。
    下面是我对自己的想法“针对读书笔记,我如何将爱好发展为特长?”用“人-事-物-势”的思考框架进行的分析:

    针对读书笔记,我如何将爱好发展为特长?.PNG

    结语

    小伙伴们可以根据书中的例子,自己设置场景,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多加练习,才能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何成为高段位的学习者——学会独立思考(三)
    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学会独立思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bzr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