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语文教学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之后记 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之后记 读书笔记

作者: 女人知书香 | 来源:发表于2019-12-12 16:18 被阅读0次

十篇文章已经写就,但其中难免会有些差漏或谬误,因而需要修正。本文就是对那十篇文章的修正。

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

【叙述说明】解释说明,对前文的谬误加以改正。

原来我的识见,就正和唐朝的“不知其源者”相同,贻讥于千载之前,真是咎有应得,只好苦笑。

【叙述说明】对于自身的谬误,作者毫不回避,并能用于揭出并改正。表现了作者知错能改、率真的品性。

然其中郭巨埋儿一事,揆之天理人情,殊不可以训。……炳窃不自量,妄为编辑。

【举例说明】胡文炳先生解释了自己删去“郭巨埋儿”的原因,表现了先生的勇决。

……况迩来世风日下,沿习浇漓,不知孝出天性自然,反以孝作另成一事。且择古人投炉埋儿为忍心害理,指割股抽肠为损亲遗体。殊未审孝只在乎心,不在乎迹。尽孝无定形,行孝无定事。古之孝者非在今所宜,今之孝者难泥古之事。因此时此地不同,而其人其事各异,求其所以尽孝之心则一也。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故孔门问孝,所答何尝有同然乎?……

【引用】使说理更有依据。

虽然是“会稽俞葆真兰浦编辑”,与不佞有同乡之谊,--但我还只得老实说:不大高明。例如木兰从军的出典,他注云:“隋史”。这样名目的书,现今是没有的;倘是《隋书》,那里面又没有木兰从军的事。

【叙述说明】表现了作者的直言直语,并不因关系亲近而隐瞒不说。同时表现了作者学识的渊博。

 慨自欧化东渐,海内承学之士,嚣嚣然侈谈自由平等之说,致道德日就沦胥,人心日益浇漓,寡廉鲜耻,无所不为,侥幸行险,人思幸进,求所谓砥砺廉隅,束身自爱者,世不多睹焉。……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长此滔滔,伊何底止?。……

【引用】本应是技法人们的爱心的《二十四孝图》背后,却隐藏了谋人性命、教人看的丑恶祸心。

至于人心,有几点确也似乎正在浇漓起来。自从《男女之秘密》、《男女交合新论》出现后,上海就很有些书名喜欢用“男女”二字冠首。

【举例说明】这是作者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批判与讽刺。

但我总还想趁便说几句,--自然竭力来减省。

【过渡】笔锋一转,过渡自然。

好!在礼义之邦里,连一个年幼--呜呼,“娥年十四”而已--的死孝女要和死父亲一同浮出,也有这么艰难!

【讽刺】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对所谓的礼仪之邦进行了讽刺。

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那应付的方法,十之九是“哭”和“拜”。

中国的哭和拜,什么时候才完呢?

【解释说明】在人间传为美德的孝道,被这些个腐儒弄成了一种形式,一种框架,即“哭”和“拜”就是孝道。

吴友如画的最细巧,也最能引动人。但他于历史画其实是不大相宜的;他久居上海的租界里,耳濡目染,最擅长的倒在作“恶鸨虐妓”,“流氓拆梢”一类的时事画,那真是勃勃有生气,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

【举例说明】写了吴友如先生的画的特色,对其做了点评。

譬如“郭巨埋儿”,无论如何总难以画到引得孩子眉飞色舞,自愿躺到坑里去。还有“尝粪心忧”,也不容易引人入胜。还有老莱子的“戏彩娱亲”,题诗上虽说“喜色满庭帏”,而图画上却绝少有有趣的家庭的气息。

【举例说明】孝子的实际难画,实则批判了这种尽孝的行为。

上方的是《百孝图》中的一部分,“陈村何云梯”画的,画的是“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这一段。也带出“双亲开口笑”来。中间的一小块是我从“直北李锡彤”画的《二十四孝图诗合刊》上描下来的,画的是“著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这一段;手里捏着“摇咕咚”,就是“婴儿戏”这三个字的点题。

【叙述说明】结石说明作者所作的“合成图”的来源。

人说,讽刺和冷嘲只隔一张纸,我以为有趣和肉麻也一样。

【类比】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有趣与肉麻的联系与区别。

……莱子又有弄雏娱亲之事:尝弄雏于双亲之侧,欲亲之喜。(原注:《高士传》。)

【引用】作者引用《百孝图》中关于老莱子的故事,更加充分地证明了那种尽孝是多么愚昧和假惺惺。

我想,这“雏”未必一定是小禽鸟。孩子们喜欢弄来玩耍的,用泥和绸或布做成的人形,日本也叫hina,写作“雏”。他们那里往往存留中国的古语;而老莱子在父母面前弄孩子的玩具,也比弄小禽鸟更自然。

【叙述说明】作者推测老莱子“弄雏娱亲”中的“雏”并非一定是小禽鸟。

我所搜集的另一批,是内有“无常”的画像的书籍。一曰《玉历钞传警世》(或无下二字),一曰《玉历至宝钞》(或作编)。其实是两种都差不多的。

【过渡句】前面的内容都是在议论《二十四孝图》,这里话锋一转,后文将叙述“无常”了。

因为书上的“活无常”是花袍、纱帽、背后插刀;而拿算盘,戴高帽子的却是“死有分”!

【叙述说明】树上的“活无常”和作者记忆中的差别太大,而“死有分”竟跟作者记忆中的“活无常”的装扮一样,这让作者非常为难。

好在我并非画家,虽然太不高明,读者也许不至于嗔责罢。

【叙述说明】这里是作者的自嘲,表现出作者的幽默与机智。

例如一个人初死时的情状,那图像就分成两派。一派是只来一位手执钢叉的鬼卒,叫作“勾魂使者”,此外什么都没有;一派是一个马面,两个无常--阳无常和阴无常--而并非活无常和死有分。

【举例说明】作者通过举例来深入考究自己的记忆是否有误,条理清晰。

B是从南京的李光明庄刻本上取来的,图画和A相同,而题字则正相反了:天津本指为阴无常者,它却道是阳无常。但和我的主张是一致的。那么,倘有一个素衣高帽的东西,不问他胡子之有无,北京人、天津人、广州人只管去称为阴无常或死有分,我和南京人则叫他活无常,各随自己的便罢。“名者,实之宾也”,不关什么紧要的。

【虚实相生】那帮“御用文人画匠”附庸忠孝,不根据事实的本来面目去作画,只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念和维权者的要求去作画。

我幼小时常常走过许广记的门前,也闲看他们刻图画,是专爱用弧线和直线,不大肯作曲线的,所以无常先生的真相,在这里也难以判然。只是他身边另有一个小高帽,却还能分明看出,为别的本子上所无。

【举例说明】作者举出了许广记刻本的例子,来考证无常先生的装扮。

如D图,1取自天津的思过斋本,模样颇漂亮;2是南京本,舌头拖出来了,不知何故;3是广州的宝经阁本,扇子破了;4是北京龙光斋本,无扇,下巴之下一条黑,我看不透它是胡子还是舌头;5是天津石印局本,也颇漂亮,然而站到第七殿泰山王的公案桌边去了:这是很特别的。

【举例说明】作者介绍了D图中的哥哥版本,最终只能说明这三魂七魄是难以考究的。

“活无常”和“死有分”,合起来是人生的象征。人将死时,本只须死有分来到。因为他一到,这时候,也就可见“活无常”。

【叙述说明】解释了《玉历》式的思想的粗浅。

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扮演出来的应该是阴差,而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谓扮演,--不如奇特些好,于是就将“那一个无常”的衣装给他穿上了;--自然原也没有知道得很清楚。然而从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南京人和我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而穿着死有分的衣冠,顶着真的活无常的名号,大背经典,荒谬得很的。

【叙述说明】解释说明了“我”见到的活无常之所以会穿着死有分的衣冠的原因。

我本来并不准备做什么后记,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的不达,便变成一面比较,剪贴,一面乱发议论了。那一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一年,这一点后记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了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叙述说明】作者自谦,点名了做后记的过程。

本文是《朝花夕拾》的后记,文中对选入的十篇文章中所存在的谬误进行了说明和修正,对插图也进行了探讨与解说,最后点出了写作后记的原因。

相关文章

  • 《朝花夕拾》之《后记》

    《后记》是鲁迅先生对《朝花夕拾》的全部总结,有以前一些故事中错误理解的更正,有更多的内容拓展。 在...

  • 《朝花夕拾》后记

    鲁迅通过回忆无常,时不时添几句对现实生活中所谓"正人君子"的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予当时先生寂寞悲凉的心些许安慰。同时...

  • 《朝花夕拾》后记

    鲁迅先生对《二十四孝图》研究了许多。他十分讽刺“老莱子戏彩娱亲”的行为,认为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爷整天假惺惺的玩着...

  • 《朝花夕拾》之后记 读书笔记

    十篇文章已经写就,但其中难免会有些差漏或谬误,因而需要修正。本文就是对那十篇文章的修正。 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

  • 《朝花夕拾》后记感想

    《朝花夕拾》后记的主要内容是写“孝道”的. 就我现今所见的教孝的图说而言,古今颇有许多遇盗,遇虎,遇火,遇风的孝子...

  •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由鲁迅写的,他是位知名的大作家,朝花夕拾除去后记以及延伸阅读以外,其他的文章共分十章,这十章写的是从鲁迅...

  • 【教学反思】突出人物,以情贯穿

    ——《藤野先生》教后记 《藤野先生》这篇经典之作,出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作品回忆了自己在1904...

  • 朝花夕拾之后记有感

    作者回忆了前几次的经历,发现了民国的思想很传统,书店印书时,总会在书前加男女两字,描写一幅画却在不同的作家...

  • #青檬Club早读·陪伴营

    早读 |第11天 早读者:霞霞 书名:《朝花夕拾》后记 观点:考据,是作者的求是求实态度的体现 素材:原想给书配...

  •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写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成年的一忆深刻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花夕拾》之后记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dt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