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想法教育
比“死”在朋友圈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该“活”在哪。

比“死”在朋友圈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该“活”在哪。

作者: 在尘世获得幸福 | 来源:发表于2016-07-31 08:23 被阅读698次

    1、

    游泳的时候认识一位姐姐,女儿正在上大学,听说我是老师后不禁向我诉苦,说女儿得了“手机瘾”,不知道该怎么戒。

    我问她女儿玩手机主要是玩什么,她说基本上就三件事,自拍,发朋友圈,回复评论,然后在等待回复的过程中,顺便刷别人的。

    她说不怕我笑话,放假整天宅在家,从早上起来开始拍早餐,拍完了等着点赞,就好像真的吃了一样;之后穿上运动服,发朋友圈说准备去跑步,就好像真的去跑了一样;坐在书桌前摊开一本书,发朋友圈说用心阅读,其实一页都没翻;偶尔出去看电影,电影演了什么不知道,就看到她拿着电影票的做过指甲的手……

    我还真不笑话她,谁没年轻无聊过?想当年我也曾网吧包夜,只为了装扮QQ空间,用那种USB接口的摄像头自拍截图,给每一个相册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如果我有脸笑话这女孩,是不是更该掐死那时的自己?

    记得我的青春时代,有一种暧昧叫送你一套“QQ秀”,我的后青春时代,又有一种关系叫我有TA“人人”,现在我老了,常常听说有一种吃醋叫”TA不在朋友圈发我照片,却给那个贱人点赞”,虽然我已经不能感同身受,但依然能理解。

    2、

    姐姐问我发不发朋友圈,我说我也发,基本两个内容,我家猫发情时帮猫找对象,另外就是转转自己和别人公众号里写的东西。

    我从去年年底在公众号里写东西,因为我发现QQ日志已经没人玩了,而我写东西的习惯还没断,所以就申请了个公众号开始写,一开始只有几个熟人看,她们卖她们的化妆品,土特产,我写我的东西,大家都心照不宣,每个人在现实之外还想做点事,对我们来说,朋友圈就是这么个空间,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后来有朋友说,你那么爱写怎么不投稿呢?于是我向一些知名平台投稿,被收录转载了几次,渐渐有了读者。而微信里人一多就内存不足,于是我逐一退出了小学同学群,初中同学群,高中同学群,大学同学群,渐渐删掉了同学,同事和亲戚,一直想着另申请一个号把他们加回来,却一直都没去做,因为熟人有电话号码,有事就直接联系,而不联系的人,加回来又能干什么?

    这是我用朋友圈的心路历程。

    我跟姐姐探讨说,要想戒除一种瘾,首先不能把它当成可怕的事,客观的认识这东西本身,以及你用这东西干什么,你用它做的事,体现你哪方面的需求?你内心的需求就是你依赖它的原因。

    比如我现在也手机不离身,我朋友圈里大概有四种人,作者前辈,各路编辑,读者朋友,猫友。哪位作者出了新书带给我激励,哪些编辑发表的言论对我有启发,哪类读者在关注什么让我去思考,哪里的猫友家有待配小母猫。这是我此时的需求。

    有人通过朋友圈学习成长,有人通过朋友圈做生意赚钱,有人就像我这样寄托一种爱好,追求一种价值。需求没有高下之分,需求应该得到合理的满足。这个女孩子发朋友圈粉饰生活给人看,分明是被关注被肯定的内心需求。

    从某种意义来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满足需求的过程。20岁以前的需求是生长。20岁到30之间的需求是对自我的认知和提升,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有什么,能做什么。30岁以后,是着手去做。也就是说,30岁之前人的关注力都在自己身上,顺利完成这个过程,30岁之后才有能力面向世界。

    姐姐对她女儿说,你整天看朋友圈,没看到人家写的“死在了朋友圈”?女儿说,我不死在朋友圈,我又该活在哪儿?

    是的,她应该活在真实的人生里。可是她真实的人生,还没有开启。如果你真想帮帮你年轻的孩子,那你就给她足够多的爱和关注,让她了解自己,让她爱自己,相信自己,早日成为自己。

    我常常收到读者的留言,说感觉一辈子就像一场梦,都在别人的支配里,也没有什么大悲大喜,没有什么意思。究其根本,就是没有在该找到自我的年龄里,抓紧找到自我。古人说三十而立,而今人更多迷茫到死。

    3、

    人活在迷茫里,就会寻找依赖。依赖成病就是瘾。

    迷茫、依赖,就是瘾的本质。

    抽烟酗酒是瘾,吸毒滥性是瘾,所有的社交软件,所有的通讯工具,所有的事物,以至于他人,都可成为瘾的载体。这世界本就满地是坑,对知道去哪的人来说,在坑与坑之间跳跃的舞姿曼妙迷人,而心无所依的人,是个坑就能陷进去。

    我做刑侦的弟弟给我讲过一个案件,死者是一个中老年单身男子,铁丝绕颈导致窒息,现场没有任何谋财害命的痕迹,经反复调查鉴定,死因是自杀。

    弟弟给我讲,死者家中一贫如洗,抽屉里收藏各种长短粗细的铁丝,用铁丝勒住脖子一点点拧紧,再一点点放开,在生死之交体验快感,这是死者多年来的瘾,他还有一个私密同伴,两人经常相互做这件事。而这次是一个人,没掌握好分寸,拧死了自己。

    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事。也是一个细思极污的事。更多的,还有悲哀和警醒。该是怎样出离了真实生活的人,才会在极端的刺激里陷入那么深?其实这个人真实的生命早就丧失了,只不过这次才断气。

    人最丑恶最可怕的样子,就是陷在执念里走不出来的样子。

    是瘾让人万劫不复。而战胜瘾,就会让灵魂得到救赎。

    我也曾见过爱到放手的女人,见过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整个煎熬过程,直到看到每一分欲求不满,都是自我的缺失怨念,才慢慢割舍离弃,一步步修补自己,最终重新活出精彩。

    我也曾解读那些醉心于艺术和事业的名人,仿佛生来带着任务,必须要完成某样事情,呕心沥血,蹈死不顾,做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的孤独,做成了之后他的心就像神一样自由。

    我记得杜拉斯说,如果她的小说不能出版,她就自杀。那何尝不是一种深深执念?正是在书写的过程中,与内心交流对话,与瘾共生,才最终拥抱了世界。

    所以,当你感觉正在被瘾控制,不要怕,这正是你看到自己,找到自己的机会。朋友圈也不可怕,重要的是不要被吞没,被埋藏,成为别人的殉祭,要主动的活过,爱过,追过梦,即使死了,也是主动燃尽生命的能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比“死”在朋友圈更可怕的,是不知道该“活”在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et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