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同学开始觉得我的习作不错并加以称赞的时候是高中一年级。那时候我加入校文学社并写了一首诗,发表在校刊上。于是我在班上便“出名”了。同学们才开始注意到了我。时至今日,我在街上遇见高中同班同学,他们对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是我那一点文学素养。去年遇到一个女同学,她一时喊不出我名字,但她笑嘻嘻的迎上来,口吃般的说“你好,哦……你……你就是,就是那个文笔很好的,呵呵”
我都觉得尴尬。
虽然比较喜欢写文章,但由于家境原因,我得把百分之百的精力投入到“主业”上去。当时也没敢怎么去读课外书、写作。高中那段时间,精神压力比较大,每天没完没了做题,测试,心思也没在上面。现在有点后悔。因为在那段时间,是“花季雨季”,学习能力相对较强,转化也迅速,我自己觉得是提升文学素养最好的时光。
后来,上了大学,时间宽裕了不少,可那时候竟不知道珍惜,从众了,跟舍友上网,睡懒觉,晚上赖在宿舍侃些不成体统的话题,虚度年华,浪子不知愁滋味。文学修养和提高方面,当时只是到校报做了校记者,平时有事没事写一两篇递给主编老师,当做完成任务。
其实,当时的主编老师很乐意帮助学生,只要你愿意上进,他是愿意帮忙的。由于老师功力深厚,点评比较戳中要点,点拨也令人如梦方醒。主编是大学教授,在行业里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只要你足够优秀,可能一个举手之劳的推荐,就让你“走上正轨”。那一段时间,我又错失了一个成长的机会。
后来,工作,结婚,生子,无奈再也延续不了文学的梦想!
当生活逐渐稳定下来,自己就想选择一份自己喜欢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徘徊许久,才发现原来文学才是自己真正乐此不疲的事业。这个发现也是经过很多人生体验才最终确定的。
我大学毕业后,做过销售,小编辑,创业,开店。我发现,除了文学,其他的工作都没有带给我真正的快乐,没有那种因为开心因为愉悦,所以不觉得辛苦的工作热情。虽然写作是一件艰苦的劳动,每一件成品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付出。但是,除了刚开始有那种艰涩难啃的体验外,随着练习的深入,渐渐感觉写作是一件愉快的过程,特别是自己能把不同的文字组合成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句子,那是无比欣慰。
关于技艺的修炼,有一句名言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我因为没有连续的去写,去练,所以我的水平一直停留在小白阶段,没能踏进那个神圣之门。也因为如此,我才犹犹豫豫没做出抉择。我不敢想我哪一天会成为作家!
其实,虽然成名成家需要一定天赋,但是没有哪一位作家是生下来就是作家,这需要付出努力,付出所有。
既然认定了,就去坚持吧;既然爱上了,就不计得失不论结果去拥抱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