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致敬吴晓波老师的《激荡十年 水大鱼大》启发我用了这个题目。据说,这位当代中国最著名(也许没有之一)的财经作家在1998年于杭州家中给自己定下了两个小目标:每年写一本书、每年买一套房。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房改”刚刚启动的1998年,北上广很多地段的房子均价不过数千元,而当年一线城市及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中产家庭,月收入已达数千元,房价收入比并不如今天这么夸张。另一个佐证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据他回忆,2000年他在顺德海关当科员的工资即达到了6000元/月,这样看来,吴晓波老师在20年前定下的小目标,对他而言并不难实现。更早的例子还有郑渊洁老师,这位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童话作者最迟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买房,据说初衷是为了装下数以万计的读者来信。
笔者在人大度过了六年时光,当时流行的一句毕业语“十分一人生,百分百人大”。201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粗略算下来,六年确实是超过十分之一的人生,乃至于很多人会不定期感慨,人生有多少个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过去十年,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迎来了众多高光时刻,我也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几次转变。从国有四大行,到百年外资银行,再到股份制大行,兜兜转转依然在银行这个圈子中摸爬滚打。虽然间或领略了金融业其他领域的风光,也持续关注金融创新对普通人生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但作为一名女性,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时代,我仍然能感受五千年传统文化遗留的深刻印记,无论是家庭、职场、育儿,甚至是投资理财,仍然能深深感受武则天的名言“做人难、做女人更难”的千年一叹。幸运的是,过去十年我遇到了很多前辈、知音、好友,还有我的先生,在我若干个重大人生关头,给予我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我与家人、朋友、社会一同分享新时代的进步与荣光。
近日发生的新西兰基督城恐袭,世界媒体无不感叹极端主义的肆虐,令这个远在世界地图角落的“天堂”也蒙上了一层血腥的阴影。国人在哀悼逝者的同时,也深深感到身在祖国的安全。这十年,离我而去的亲友让我感叹生命无常,健康是福,平安第一;我的个人成长也见证了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与家人和朋友共同走过的足迹更是遍布神州大地,甚至远涉重洋。感谢移动互联时代,感谢简书这个平台,我深知日更的不易,也深知无病呻吟的痛苦,仅希望用我对生活的点滴回顾,记录这难忘的十年,从一个银行从业者的角度,与大家共同分享喜怒哀乐,兼与大家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