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听到一个骇人听闻的故事。
二十年前,当老师的大都比较拮据,而学校里张老师吃穿却比较阔绰。
原来张老师结识了一个“同乡”,还是一个小老板,自己经营食品加工厂,风闻效益很好,正在不断扩展中。小老板本身学识不高,也羡慕那些有学问的人,一来二去,张老师和小老板便成了莫逆之交。
小老板常常带着他的兄弟们以及张老师组饭局,出入一些高级场所,张老师渐渐食髓知味。小老板还曾放豪言“只要有我一天,就保证兄弟们吃香的喝辣的”。他们之间的兄弟情义可见一斑。
那时候老师一个工资才六七百,而张老师见过的、吃过的东西,周围同事甚至闻所未闻,消费水平堪比月薪过万的人员。
不知从哪一天起,校门口经常有几个穿着花哨的人等着张老师下班,碰到张老师,几人交谈一番,常常恼羞成怒。甚至有时候会被人拉进车里,过上几十分钟才出来,身上的衣服略显凌乱。问询原因,张老师不漏只言片语。
终于有一天,学校里再也见不到张老师。从别人风言风语的片段叙述中,人们才知道了大概的情形。
那一天,小老板约着他的一帮兄弟和张老师奔了高档饭店,酒酣之余,小老板“噔”一下站起来,一脚踏在凳子上,高举酒杯道:“兄弟们,你们想不想挣大钱!你们知道我的厂子效益很好,我也正准备进行扩张,但是资金不够。不过借款渠道我都解决了,需要兄弟们替我担保一下,厂子里每年给兄弟们大大的分红。我待兄弟们如何,兄弟们心里一清二楚,兄弟们,干不干?”张老师和一干兄弟满脸通红,毫不犹豫纷纷答应。就这样,小老板利用各种信贷平台贷出了许多钱。
贷款一到账,张老师再也联系不上小老板。一打听,才知道,早上小老板急匆匆的带着自己媳妇和孩子离开了。那一干兄弟也都傻了眼,咒骂不已,纷纷找相关的人开始联系。
食品加工厂早就倒闭了,小老板带钱跑了。张老师作为担保人,自然代为还款。那时张老师一个月工资六百五,银行贷款扣除五百,留下一百五的生活费。民间信贷组织又来家里把剩下的工资也拿走,连家里能抵押的东西也没放过。
从此,张老师再也没有到过学校。去张老师家里询问,他父母说不知情。又过了几年有人去外地说看见一个人特别像张老师,可能已经在外地被迫开始了新的生活,也可能……
张老师的踪迹已如杳杳黄鹤,无处可寻,曾经活跃在学校的阔绰身影也渐渐黯淡。可是因一次担保导致家破人亡的惨痛教训却像一个刺青深深刻在周围人的心里,挥之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