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置身事内》12

作者: 宗观 | 来源:发表于2023-04-19 16:15 被阅读0次

第二节  债台为何高筑:欧美的教训

1、居民和企业的债务规模,换个角度看也就是银行的信贷和资产规模。所以要理解债务的增长,首先要理解银行为什么会大量放贷。

资金供给和银行管制

1、资金供给的增加源于金融管制的放松。一方面,银行越做越大,创造的信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金融创新和衍生品层出不穷,整个金融部门的规模和风险也越滚越大。

2、金融风险的核心是银行,历次金融危机几乎都伴随着银行危机。简单说来原因有四。

第一,银行规模大、杠杆高。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已经超过了GDP,且银行自有资本占资产规模的比重下降到了5%左右。换句话说,美国银行业在用5块钱的本钱做着100块钱的生意,平均杠杆率达到了20倍。理论上只要亏5%,银行就蚀光了本。

第二,银行借进来的钱很多是短期的(比如活期存款),但贷出去的钱却大都是长期的(比如企业贷款),这种负债和资产的期限不匹配会带来流动性风险。

第三,银行信贷大都和房地产有关,常常与土地和房产价值一同起落,放大经济波动。银行因为杠杆率高,所以要特别防范风险,贷款往往要求抵押物。土地和房子就是最好的抵押物,因此银行喜欢贷款给房地产企业,也喜欢做居民按揭。平均来看,欧美主要国家的银行信贷中将近六成都是按揭或不动产行业贷款。所以房地产周期和银行信贷周期常常同步起伏,而这两个行业的杠杆率又都不低,也就进一步放大了经济波动。

第四,银行风险会传导到其他金融部门。比如银行可以把各种按揭贷款打包成一个证券组合,卖给其他金融机构。这种业务挫伤了银行信贷分析的积极性。如果银行借出去的钱转手就能打包卖给下家,那银行就不会在乎借钱的人是不是真的有能力还钱。击鼓传花的游戏,传的是什么东西并不重要,只要有人接盘就行。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很多按揭贷款的质量很差,借款人根本没能力还钱,有人甚至用宠物的名字都能申请到按揭。

随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越来越多,整个金融部门的也越滚越大,成了经济中最大的部门。资金和资源在金融体系内部空转,但实体经济的蛋糕却没有做大。而且大量金融交易都是业内互相“薅羊毛”,所以“军备竞赛”不断升级,大量投资硬件,高薪聘请人才,导致大量高学历人才放弃本专业而转投金融部门。

国际不平衡和国内不平等

1、金融自由化浪潮为借贷打开了方便之门,但如果没有大量资金涌入金融系统,借贷总量也难以增加。以美国为例,这些资金来源有二。

其一,一些国家把钱借给了美国,比如我国就是美国最大的债主之一。

其二,美国国内不平等急剧扩大,财富高度集中,富人有了更多花不完的钱可以借给穷人。

2、中国等东亚国家借钱给美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2018年,中美双边贸易逆差约4 000亿美元,也就是说美国需要从全世界借入4 000亿美元来为它从中国额外的进口买单,其中最主要的债主就是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

3、然而借钱给美国的还有欧洲,后者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最大、损失也最大。美国各种金融“毒资产”的最大海外持有者并不在亚洲,而在欧洲。东亚借钱给美国与贸易不平衡有关,资金主要是单向流动。而欧洲和美国的贸易基本平衡,资金主要是双向流动:欧洲借钱给美国,美国也借钱给欧洲。

4、比如,一家德国银行可以在美国发行用美元计价的债券,借入美元,然后再用这些美元购买美国的房贷抵押证券,钱又流回了美国。这家银行的负债和资产业务都是美元业务,仿佛是一家美国银行,只不过总部设在德国罢了。

在危机中,美联储为救市所发放的紧急贷款,实际上大部分给了欧洲银行。

5、国际资本流入不是美国可贷资金增加的唯一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的贫富差距。如果全部财富集中在极少数人手中,富人就会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可以借贷,而大部分穷人则需要借钱生存,债务总量就会增加。

6、以美国为例:2015年,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将近一半的全部收入 。如果不看每年收入的差距而看累积的财富差距的话,不平等就更加惊人。2015年,美国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了全部财富的78%。富人的钱花不完,消费远低于收入,就产生了大量储蓄。

7、美国国内资金并没有流出,反而有大量国际资本流入了美国,因此富人的储蓄必然是借给了国内的企业、政府或居民。

然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前的几十年,美国国内企业的投资不增反降,政府每年的赤字和借债也相对稳定,所以富人的储蓄实际上就是借给了其他居民(穷人),变成了他们的债务。

8、穷人借债主要是买房,因此富人的余钱也就通过银行等金融中介流向了房地产。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业将近七成的贷款是按揭或其他房地产相关贷款。所以大部分银行并没有把社会闲散资金导向实体企业,变成生产性投资,而是充当了富人借钱给穷人买房的中介。

实体企业投资需求不足

1、假如资金能被实体企业投资所吸纳,就不会流到房地产和金融行业去推升资产泡沫。

2、实体投资下降的一个原因是大公司把投资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制造业整体外迁。而制造业又是重资产和重投资的行业,所以国内制造业占比下降就推动了投资下降。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机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需要运用大量软件和服务,而设备本身的相对价值越来越低。

另一个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性在减弱: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大企业越变越大。美国各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与企业规模的扩张,往往伴随着投资下降和生产率降低。

3、大量资金的涌入增加了资金供给,而企业投资需求不足又降低了资金需求,所以发达国家的长期实际利率(扣除物价因素)在过去40年间一直稳步下降,如今基本为零。

4、低利率环境又导致了大企业便借机利用融资优势大肆购并小企业,进一步增加了行业集中度,降低了竞争,投资下降。同时,也把大量追逐回报的资金推入了股市,推高了股价。而美国最富的10%的人 掌握着90%的股市资产,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第三节  中国的债务与风险

1、我国债务迅速上涨的势头始于2008年。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外债水平很低,债务基本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内债,所以不太可能出现国际上常见的外债危机。

2、2008年至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迅速出台“4万亿” 计划,其中中央政府投资1.18万亿元,地方政府投资2.82万亿元。为配合政策落地、帮助地方政府融资,中央放松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限制,同时不断降准降 息,放宽银行信贷。这些资金找到了基建和房地产两大载体,相关投资迅猛增加。

3、2010年至2011年,前期刺激下的经济出现过热迹象,再加上猪肉价格大涨的影响,通货膨胀抬头,所以货币政策开始收紧。

4、2011 年年中,欧债危机爆发,国内制造业陷入困境,于是央行在2012年又开始降准降息,并放松了对地方融资平台发债的限制,城投债于是激增。也是从2012年开始,以信托贷款 为主的“影子银行”开始扩张,把大量资金引向融资平台,推动当年基建投资猛涨,债务负担从2012年起再次加速上涨。

5、2015年遭遇“股灾”,前些年投资过度造成的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问题也开始凸显。中央放松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全国棚户区改造从实物安置转变为货币化安置,带动房价进一步上涨。同时,“影子银行”开始“变形”:信托贷款在严监管下大幅萎缩,而银行理财产品规模开始爆发,流向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行业的资金总量没有减少,总体债务负担在2015年又一次加速增长。

6、2016年,中央在年底首次提出“房住不炒”的定位,全面收紧房地产调控。2018年上半年,在连续两年相对宽松的外部条件下,信用和资金开始收缩,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全面暴露。下半年,“中美贸易战”开始,经济增长继续放缓。

7、2018年末,我国债务总量占比达到GDP的258%:其中居民债务为54%,政府债务为51%,非金融企业为154%。

8、第三章和第五章已经分别讨论过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债务,此处不再赘述,本章重点介绍企业债务以及债主银行的风险。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读《置身事内》

    最近在看《置身事内》这本书。作者兰小欢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副教授,本书内容是她在教授过程中总结提炼而成,主题是中国...

  • 《置身事内》读书笔记

    《置身事内》读书笔记 我通过读置身事内,对一些城投公司重于有了更多的理解,城投公司是地方政府为了借贷方便成立的公司...

  • 《置身事内》

    最近因为工作开始对政府运作产生了兴趣,想要了解政府的职权、管辖范围和决策流程等内容。 下面这张图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 置身事内

    Courage is the first of human qualities because it is the...

  • 置身事内

    也是在偶然的一个情况下,发现的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置身事内 : 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这本书是2021年8月1日上...

  • 学会置身事内

    今天散步时听李录2019年在北大演讲,作者讲了一个例子,就是他本人在美国时购买某个公司股票后,马上变得对该公司一切...

  • 《置身事内》札记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由复旦大学兰小欢所著,讨论中国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所做出的贡献。我...

  • 读书II置身事内

    现在假设你是一条生活在水里的鱼,生活在水里不是一句废话吗?鱼当然生活在水里。这是常识,这么说是起个强调作用。好了,...

  • 2023-01-30开始读《置身事内》

    【每日感谢】 今天到单位等电梯,同等的几个人中有一个推着小推车,小推车上放了材料。 等了一部电梯,大家都没上去。第...

  • 《2022年上半年读书总结》/小豆腐/2022.7原创

    上半年完整的读了17本书,其中共读5本:《契诃夫》、《置身事内》、《我偏爱读诗的荒谬》、《文学八个关键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起读《置身事内》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sl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