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笔太监”的乱国之路

作者: 爱艾 | 来源:发表于2017-06-25 12:23 被阅读0次

阴险、狡诈、笑里藏刀、权势滔天、祸国殃民,我们往往会把一股脑儿想到的最最“腌臜”的词扔到太监身上,而明代更是历史上宦官作乱非常严重的朝代,乾隆帝曾总结说:

“有明一代粃政多端,总因阉寺擅权,交通执政。如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俱以司礼监秉笔生杀予夺,为所欲为。遂致阿柄下移,干纲不振。”

其中“司礼监秉笔”即“秉笔太监”,简称“秉笔”,是明代独有宦官之名,其危害之大,人所共知,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所作所为,更是人神共愤。

太监(宦官)自古就有,明朝“名监”、“权监”特别多。

乱国起点是从太监识字开始的。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很有远见,对内官管理很严,“定制:内侍毋许识字。后又置铁牌,文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简单的说就是不许太监识字,不许干政。

可惜朱家子孙都没太把朱老爷子的话太当回事。到了他的儿子永乐大帝掀翻侄子的龙椅后,自感过程中得到过内侍的极大帮助,所有“令读书,涉经史,善笔札”。到宣德帝朱瞻基更是专设“内书堂’,太监读书成为了制度,从而把广大内侍从普通杂役中解放出来,太监成了读书人,为以后乱政埋下祸根。

通向“秉笔太监”之路。

小内侍在10岁之前,其中天赋聪明的会被送入宫内的“内书堂”,也就是特设的宦官学校。内书堂的教师都是翰林院翰林,宦官在这里所受的教育和外边的世家子弟几乎没有不同;毕业之后的逐步升迁,所根据的标准也和文官的仕途相似,其中特别优秀成会成为秉笔太监。

“票拟”和“批红”,太监弄权的制度安排。

在朱元璋连续杀了三位丞相,废除丞相制度后,原则上大明王朝所有的大事小事都必须经由皇帝“圣裁”。可惜老朱的后代大多没有遗传他的充沛的精力和勤勉的态度,“票拟”和“红批”也就应时而生。

票拟”:对于上奏朝廷的奏本,先由内阁首辅大学士得阅奏章,代皇帝拟好批答辞,用小票墨书贴于奏疏之上供皇帝参用,称为票拟(亦称票旨、条旨等)。

“批红:”皇帝再都将票拟易红批出,就完成了政务的处理。可后来皇帝还是觉得照阁臣批红也很劳累,便有了让太监帮助批红之事。

“秉笔太监”们经不住权力和利益诱惑时,他们会利用“批红”机会,操持着朝廷事务的决定权。明代中后期的决策机构是内阁,“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秉笔太监”成为真正的内相,权力可凌驾于内阁之上,其祸乱朝廷也就在所难免。

߽

相关文章

  • “秉笔太监”的乱国之路

    阴险、狡诈、笑里藏刀、权势滔天、祸国殃民,我们往往会把一股脑儿想到的最最“腌臜”的词扔到太监身上,而明代更是历史上...

  • 随笔

    翻开《万历十五年》,读到一段对秉笔太监的描写。 一般来说,秉笔太监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当他们在10岁之前,就因为他们...

  • 5.4 打卡1

    太监干政并非是影视戏剧里那般无理,实际复杂得多,秉笔太监就像皇帝的秘书一般,太监还需协调皇帝和大学士的票拟之间的意图。

  • 《锦绣河山》第八章:京城小乞

    目录&简介 小说专题 上一章:秉笔太监 下一章:图谋不轨 前情提要: 王安照惯例推辞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谁...

  • 王承恩的忠与奸

    明末崇祯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和历代的总管太监一样,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握万人仰慕之重权,在宦官掌权并参政的明...

  • 620.对待不同人要有不同方法

    最近,在看《大明王朝1566》,觉得有些地方着实精彩。 比如,司礼监的首席秉笔太监陈洪到裕王府宣纸把照顾世子爷的冯...

  • 《锦绣河山》第六章:奉圣夫人

    目录&简介 小说专题 上一章:初涉江湖 下一章:秉笔太监 前情提要: 叶缙元跟随爷爷与林青木北上赶赴京城,谁料途...

  • 《锦绣河山》第七章:秉笔太监

    目录&简介 小说专题 上一章:奉圣夫人 下一章:京城小乞 前情提要: 天启帝朱由校欲封王安为司礼监掌印太监,王...

  • 【江湖风波录】大内密诏令

    文/张绍昂 天启年间,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极受皇帝朱由校宠信,他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

  • 【武侠】锦绣河山(23)

    目录&简介 上一章:吴桓入狱 第二十三章 请君三思 前情提要 湖北巡抚吴桓落入司礼监秉笔太监魏进忠所设圈套之中,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秉笔太监”的乱国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wl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