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唯识论2

成唯识论2

作者: 黄向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4-22 23:47 被阅读0次

“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

解释这个《唯识三十颂》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他们对于一切所见所闻的境界,都以为是实在的,不知道完全是个人自己心识所变的。换句话说,就是不能离开各人自己的认识。所以他们执着以为有一个实在的身体,和身外有许多万物。因为他们把这种太深的成见,坚执不舍的原故,所以论师们来造这个论开导指示他们,使他们通达所执的身体,固然是不可得;就是身外的万事万物,亦复不可得。因此对于唯识的道理就能够照他那样的内容,真真正正的知道了。

【复有迷谬唯识理者:或执外境,如识非无;或执内识,如境非有;或执诸识,用别体同;或执离心,无别心所。为遮此等种种异执,另于唯识深秒理中得如实解,故作斯论】

还有一个意义,就是一般对于唯识的道理迷昧或错谬的人,一共有四种:第一种偏执外面的境界,同内识一样都是有的,这是小乘一切有部。第二种偏执里面的心识,也同外面的境界一样都是没有,这是清辨论师空宗的一派。第三种偏执心体里只有一个——阿赖耶的识精;而分别到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门头顶上去,而变成六用。所谓“元以一精明,分成六和合”这都是说,心识的功用虽然是各别,而体性却是相同,这是大乘性宗的一派。第四中偏执只有心王而没有心所的,这是小乘经部觉天论师的一派。以上四种都是不合乎唯识的正理。因为唯识宗的主张,一是外境是无;二是心识是有;三是心识是八体八用;四是离开心王之外,是有心所的自体和作用。唯识家要破除上面种种偏执。

相关文章

  • 成唯识论2

    “又为开示:谬执我法,迷唯识者;令达二空,于唯识理,如实知故。” 解释这个《唯识三十颂》还有一个道理,就是他们对于...

  • 成唯识论4

    【如是诸相,若由假说,依何得成?】 如是,上面这样许多的我相和法相,设若照你们唯识家的都是由假而说的;那我们倒要请...

  • 成唯识论讲话

    from 慈航法师 如果把上面那两个害病和眠梦的譬如明白了的话,那么一切凡夫、外道、二乘、权教,他们所执着的实我和...

  • 成唯识论3

    照你们唯识家所说,宇宙万有,森罗万象,根身器界,一切的一切,都不能离开各人自己的心识所变的化,那么为什么世界上的人...

  • 华严宗祖庭经论释义八 识 规 矩 颂 新 注

    唐·玄奘 造 马友生 注 序:玄奘法师为了让后来者学习《唯识三十论》(《成唯识论》),有一个更快的入道门径,他根据...

  • 成唯识论讲话1

    from慈航法师 我们护法等,来恭恭敬敬礼佛法僧三宝,为的是什么事情呢?就是因为我们现今要解释世亲菩萨所造的《唯实...

  • 成唯识论讲话4

    前面所破是外道的三种我执,现在再来说小乘犊子部等所执的我相。这也有三种,第一种五蕴法就是我,这叫做即蕴我;第二执离...

  • 《大乘百法明门论》浅述 之缘起

    百法明门论是唯识宗、唯识学入门的书籍,因为在唯识宗当中有很多经论,被称为六经十一论。这部论就是入门的。虽然它很短,...

  • 《成唯识论疏翼》序言

    吕新国 人类一直在追求幸福,可追来追去,却连什么是幸福似乎也越来越迷惘了。只有释迦牟尼佛的证悟才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 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是一种恶业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缘果报,宇宙大道。什么是善恶的标准呢?《成唯识论》一书中对此讲得简明扼要。 该论认为,能为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唯识论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cwp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