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大江大河》小说的亲们都知道,主人公宋运辉的人生像开了挂一样,是神一般的存在,而改编的电视剧播出至今,真正人生逆袭的却是雷东宝。他从部队转业,回到一穷二白的家乡小雷家村,看到村民们忍受着贫困生活的煎熬,便带领着大家,大刀阔斧的走向改革致富的创业之路。
从外表上看雷东宝是个十足的糙汉子,然而他的内心里却充满了智慧和计谋,对人对事有自己的一套办法,而且每次都行之有效。他在一些关键事件上的解决之道,当时看的时候觉得很励志,但是事后仔细一琢磨,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这些激情澎湃的情节中也有着不合理之处。
1. 为见县长,带领村民们在县委门口敲锣打鼓高喊口号
第七集有演到,村里的老油条老猢狲又在使坏了,他诬告雷东宝挖集体的墙角。雷东宝没有被突如其来的麻烦吓倒,也没有听从士根的建议躲起来避风头,而是带领着村民们,骑着二八大杠自行车,有的打着横幅,有的敲锣打鼓,一路上喊着口号来到县委门口。
他们的目的是见到新上任的徐县长,向他说明真实的情况,这一幕看上去拉风帅气,让人感觉真的是有理说遍天下,可是过后仔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如果真的是有什么重大问题需要向上级领导反映,一方面县委又不是古代的官僚衙门,普通老百姓很难进去,更别说找管事的说理了,一方面就这么咋咋呼呼的,拉着一帮人在街道上横冲直闯,别的且不说,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
后面的徐县长心平气和的接待了他们,居然没有批评他们的鲁莽行为,还一个劲的为他们说话,这不合乎常理。即便有再大的委屈,也不能通过这种极端的手段来解决,这分明有示威的意味在里面,所以说这个片段是剧情的第一大不合理之处。
2. 一个村级的砖厂和建筑队干掉了全县所有的同行
雷东宝带领着大家一边实行包产到户,一边把废旧的砖窑重新启动起来。在村民们的大干下,砖窑的生意越来越好,以至于他们的砖场和后来成立的建筑队,把全县其他同行的生意都抢了过来,好像整个县城管辖的区域内,就只认这个村的质量似的。
这又怎么可能呢?那个时候正处于改革初期阶段,雷东宝知道去改革,晓得大干实干,别人难道就不知道吗?小雷家村的砖烧的好,建筑质量好,别人就不知道来取经学习吗?难道别人就只会在背后告黑状,拉他下水,就不懂得提高自己的质量,从长远发展吗?
所以这个情节非常的牵强,为了突出雷东宝能干,把别人都当成了他创业中的炮灰,这是剧情的第二大不合理之处。
3. 用降价的方法恶性竞争,最终挤垮了县级砖厂
经过一番较量,雷东宝和县级砖厂的关系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即便是上级领导出面,也无法调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于是雷东宝决定用降价的方式来竞争,结果这一招还真凑效了,小雷家砖厂的生意红红火火,而对方却濒临破产。
吃瓜群众看到这里都拍手叫好,纷纷说让你得瑟,看还是东宝厉害吧!可是转念一想,那可是县级的砖厂,无论从技术到规模,都不是一个村级的砖厂能匹敌的。而且在许多物资供应方面,对方都享有优先权,怎么可能被他们就这样轻易的打败呢?这是剧情的第三大不合理之处。
4. 徐县长只维护小雷家村的利益,而忽视县级企业的集体利益
在以上的这一系列故事里,作为父母官的徐县长,每次出场都在维护小雷家村的利益,还协助雷东宝同其他的企业竞争。这看上去貌似很解气,但是事实却不应该如此。
作为一县之长,他有责任让小雷家村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是也不能忽视县级企业职工的利益,如果那样的话,就会造成大面积的人员下岗,将会产生许多不安的因素。掌握着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命脉的他,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村庄的生存,而选择忽视大部分人的利益呢?这也是剧情的第四大不合理之处。
可以说编剧为了突显雷东宝的个人英雄主义,也是煞费苦心,把这些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都安在他身上,但是却经不起推敲。
如果把故事背景改变一下,设置为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和雷东宝一起,乘着改革的巨浪前行,这还说得过去。但是故事却演绎偏了,雷东宝成了孤胆英雄,和所有人发生对抗,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