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资产配置管家,有态度的理财知识分享平台
正文共:3380 字 29 图,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中国所谓的“中产”阶级,这个看似光鲜的群体,可能远比想象更脆弱。
英国杂志《经济学人》曾评论,中国的中产阶级,他们是目前全球最焦虑的人。职场竞争激烈,父母健康、个人情感以及子女教育上面临的巨大投入与压力、对自身理财能力的不满都成为了新中产焦虑症结所在。
从“中产”到“无产”,大概只有一步之遥。这已经不再是什么不可言说的秘密了。如何避开这一步,则需要中产认真讨论。
1
中国的“新中产”,这个人群的基本特征被概括如下: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主要在一线、新一线及二线城市、从事专业性或管理性的工作、年净收入10~50万、有着新审美、新消费、新连接的价值观。
他们倾向于让自己的欲望即刻得到满足,对认为能提升自己生活品质的消费出手阔绰。
从整个社会来看,新中产处于财富金字塔的中间部位。智联招聘曾针对5万名职场人士做过一次新中产调研。结果显示还贷、购物、子女教育、饮食、房租是新中产日常开销的前5名;在多个社会热词的关注程度上,他们最关心通货膨胀、食品安全和房产限购等焦点。
这里还不包括可能存在的大宗开支(车,房)等支出,新中产虽然满足了温饱,手里有点闲钱,但也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想靠积累财富实现向上一阶层的跃进,似乎越来越难。稍有不慎,他们就会从“中产阶级”跌落到“无产阶级”。
实际情况是,这批为财富焦虑最多的人,恰恰也是在财务上“最不慎”的人。
正如白手起家积攒财务一样,中国的这批中产阶级也希望凭一己之力完成财富的增值。今年早些时候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联合陆金所发布《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2018》指出,中国投资者自主性强,即56%的客户依靠自主分析进行投资。
报告也显示,有64%的客户将产品风险等级作为财富管理产品选择的首要考量。然而对于决策风险的指标来看,超过七成的用户将品牌背书作为主要考量因素,而对于投资期限和投资标的这两个衡量风险的关键指标,只有26%和11%的用户才会考虑。
可见,大部分人的风险意识仍停留在机构的体量和刚兑能力上。
显而易见,中国的中产阶级虽然真心希望仔细打理辛苦创造的财产,让财富增值,但他们在管理财富时却暴露了自己最大弱点:相关知识不足。
2
有关投资理财的知识与技能,在多数新中产眼中既麻烦又无趣。
这个“85后”的案例欢迎各位对号入座:
成晶是一个两岁孩子的妈妈,原来她对那些她觉得“能提升生活质量”的消费毫不犹豫,虽不至于过度透支到借贷,却也基本是月光的状态。
女儿降生,成晶才突然意识到家庭需要有储蓄来抵御风险,可她的第一笔10万元的投资资金——借给朋友用于投资和房产相关的项目——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到底去了哪儿。
在这次失败的“投资”之后,和父辈一样,银行终于还是成了她唯一相信的金融机构。
和许许多多的“成晶”一样,前述《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2018》也显示,中国整体财富管理客群偏好固收类产品且产品选择单一,即80%的资产投向固收类产品,其中,银行存款比例高达49%,其次为银行理财(14%)。固收类产品投资比重超过50%的客户占到了总客户的85%。
也有网站就“你都曾用过怎样的方法理财”的话题做过一次调查。按照最终得票数排名的前三个选项依次是“花不完的钱丢余额宝”、“我不理财,财也不理我,我们相安无事”和“花在当下,觉得最好的投资就是对自己的投资”。
这种近乎盲目的坦诚,正是当今新锐中产缺乏理财知识、忽略资产配置和自身风险能力关系的最直接表现。
3新中产为什么不谈理财?
他们那种谨慎,保守的投资意识,其实是长久以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乱象与问题的产物:例如市场上风险承担与收益关系不对等、不合规造成信任成本激增、个人理财管理咨询服务市场的空缺等等。
信任是财富管理的核心,这一点无论到什么时候都被顾客与从业者奉为圭臬。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以及机器人流程等科技的不断成熟之下,财富管理市场的价值链也在被深刻改造。
同样,新技术还可以突破专业投资顾问人才供应的限制,让更多专业的投资建议触及到更多的人群,同时大大降低专业财富管理的成本和服务费用,以达到更加普惠的目的。此外,这些技术可以让财富管理更高效、更精确和更个性化,使财富管理更加专业。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财富管理市场才会迎来更多参与者,才会出现更开放的市场格局,让整个行业的生态竞合变得更多元,从而让投资者获益。
4
没人知道哪款理财产品可以“包赚不赔”,但你可以增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了解中国理财市场最成功的机构可能出现在什么样的场合与条件之下,从而增加自己决策成功的几率。
业内人士指出,在前述科技对行业进行赋能之后,脱颖而出的行业领军者,基本都应该来自这四大类机构。
第一是流量型互联网机构,多为互联网跨界平台,拥有海量客户基础优势,通过现金管理等业务培养客户粘性,以BATJ为代表。但这类机构面临客群上移的挑战,而且为更高端财富客户群体提供财富管理的能力略显不足。
第二是垂直型互联网机构,以财富管理中某一垂直领域的纵深为独有优势,将资产配置和交易环节的整合作为核心竞争力,以Wealthfront、雪球、天天基金网等为代表。这类垂直机构则面临价值定位转变的挑战,需要拓展业务和市场,思考如何在巩固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对各种产品和各式客户的理解。
第三是传统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由领先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积极进行数字化转型而来,以大量存量客户、金融专业上的理解力和线下网点渠道为优势,以UBS SmartWealth、Fidelity等为代表。而现今大型银行的服务态度与效率已被人诟病多年,它们需做到真正以客户为中心,提升科技应用能力并突破体制机制束缚。
第四则是综合型互联网机构,同时具备互联网基因和金融机构背景,以专业性、低成本、便捷体验的有机平衡作为核心优势,以Charles Schwab、陆金所为代表。对于这类相对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能力和客户基础的机构来说,应该摆脱过往“产品超市”的定位,在科技的支持下,深化开放模式,力争为客户提供更为个性化、全方位的服务。
5理财实质上是生活规划的底层基础,它意味着在有钱的时候巧妙地花钱,在钱不多的时候借鸡下蛋。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人在定义“中产”或“新中产”时至少都会强调,这些概念的形成,唯一不可或缺的就是“收入”这一项指标。
对于“新中产”来说,倘若大小环境出现消极的变化,就可能意味着收入下降、开支上升甚至于失业的风险,失去对资产配置的控制力等同于他们随时可能从所处阶层跌落,而“新中产”所意味着的生活方式也再无力被支撑。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金钱并非无限的资源,越多地谈论金钱、积极进行财富管理,其实越有益于新中产理解金钱,超出物质本身看到金钱买不到的东西,这会使“新中产”更容易认知到到底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好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从物欲时代到消费升级,历经了不短的年月,新中产亦须要时间补足理财这一缺失的部分,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所处的这个变化中的世界。
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中产家庭如何避免阶层滑坡》曾表示,“这个年代,人们总是把焦虑挂在嘴边。我们可以理解高净值人士不断崛起的情况下,你的野心和急切心情。但是野蛮生长中薅羊毛的时代早已过去了,在合适的时机,找合适的人,做合适的行动远比盲目地努力更有效率。”
自己的财富来之不易,希望中国的新中产们学会管理。
————————/ END / ————————
您的专业财务策划顾问
桑尼先生
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这是一个有态度的,金融理财知识分享平台,关注桑尼,带你一起学理财、懂投资、多赚钱、防掉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