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养生小妙招

作者: 平和燚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09:55 被阅读0次

    中医讲:春主肝,肝主生发,生发过了会化火;而生发不出,郁在体内也会化火。同时,随着春雨渐增,湿气加重,湿邪困脾,加之肝木克脾土,它会阻滞脾胃气机,影响脾胃运化体内的水湿。

    今天分享几个小妙招,解决大家在春天火大、肝脾不和,舒肝理气

    1、推腹:用手指、手掌、拳头皆可,从心窝向下推到小腹,每次5分钟,早晚一次,站着、躺着都可以。每天推一推,可以行气排痰,助消化,增强脾胃功能。

    2、按太冲穴:每天点按双脚脚背上的太冲穴,力度以稍感酸胀微痛为宜,时间约2分钟;可以疏肝理气,泄肝火。

    3、摩鼻:晨起后,搓热双手,用拇指外侧擦搓两侧鼻翼(迎香穴),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抗病力。

    4、饮食上忌酸忌辣,宜甘宜香

    何谓“甘”味?如果你认为甘味食物就是味道有些甜那就错了。味道只是其次,关键是对脾胃一定要有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只要没有成酸苦辣等其他味道的食物都属于甘味。比如五谷杂粮,大部分都属于甘味,且大部分都是种子,生命力最旺盛,自古皆被当做养生之食。

    1、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

    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但糖尿病患者不宜进食,反而干饭更有利于控制血糖。

    2、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能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

    小米熬粥时,上面飘浮的一层细腻黏稠物,俗称“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3、绿豆:又名青小豆,味甘性寒、无毒;入心、胃经。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生研绞汁服,亦煮食,消肿下气,压热解毒。

    因其营养丰富,可作豆粥、豆饭、豆酒、煮食、麨食,或作饵顿糕,或发芽作菜,故有“食中佳品,济世长谷”之称。

    4、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

    吃玉米还能刺激脑细胞,增强记忆力;由于有利尿和降低血糖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发生。

    5、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克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6、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

    用黄豆制成的豆腐、豆浆等各种豆制品,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当然,适当食用香菜、香葱、花生等较香的食物,可促进阳气生发。

    多吃青苹果、海带、蘑菇、牛奶、绿色蔬菜等,可以养肝护肝。

    5、饮茶保健

    女性:用玫瑰花3朵、合欢花5朵、杭白菊3朵、枸杞子5个冲泡,可以舒肝解郁、清心安神、补血养颜。

    男性:用西洋参5片、麦冬5个、红花5个泡水喝,可补肝益肾、疏通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人生理机能和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养好身体至关重要。

    在传统佳节到来之际,我们吃好玩好的同时,要吃出营养(好的不多吃、坏的不少吃;好吃不健康的少吃,好吃又健康的常吃),玩出修养(修心、修德、修自己,疫情当下自娱自乐,闲人不闲),注意保养(冬春之际,脚腿腰脖,只许暖不许凉),才能永远康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春养生小妙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dcm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