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中庸》第十五章)
君子修道,就像行路登山,行远要从脚下一步一步走起,登山要走山脚往上攀登,没有一脚跨越千万里,直接到达目的地的,也没有一步登天,直接上得巅峰的。
修道要从身边最平实的事情开始做起,这个最平实的身边事就是处理家庭关系,要从家里那些婆婆妈妈的事情做起。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中庸》第十五章)
好合,情投意合,不只是和谐的意思,还得有感情。夫妻就像琴与瑟,夫妻之不同,就像琴与瑟是不同的乐器,只有相互配合,才能琴瑟和鸣,奏出美妙的音乐。丈夫和妻子都要各守本分,都要从自身做起,除了夫妻相爱,丈夫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为家庭遮风挡雨,妻子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妯娌融洽。
《诗经·小雅·常棣》作“和乐且湛”,湛,澄而深,子思引用时改成“和乐且耽”,耽,有沉溺的意思。两者虽然角度不同,前者是客观描述,后者是主观感受,但意思一样。翕,合也,聚也。兄弟一条心,和睦相处,大家在一起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彼此都舍不得分开。
室,有最终归属的意思。家指大家庭,门内为家;室为小家庭,户内为室。古代都是大家庭,几代人住在一起,家庭关系比较复杂,家庭和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需要各自从自己做起,素其位而行,家庭才能融洽,只要有人愿乎其外,各自矛盾纠纷就来了,搞不好弄个鸡飞狗跳。
宜,安也;乐,悦也。大家小家都安宁,妻儿子孙都开开心心。
“妻子好合,兄弟既翕”讲修身,是行迹;“宜尔室家;乐尔妻帑”描述结果,是美好之象,是诚意修身之象。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中庸》第十五章)
朱熹认为,这是孔夫子读了《诗经·小雅·常棣》后的赞美之辞,君子能和妻子情投意合,和兄弟和睦相处,父母看到了当然就顺心了。
我认为这是朱熹的想象,他误解了子思的本意。这两句话并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子思是要说明齐家之六亲之和,但《诗经·小雅·常棣》只谈到了夫妻、兄弟,所以接着引用孔子语录进行补充,说明对父母要孝顺,这样齐家的内容就完整了。
这一章还是讲从自己做起,上一章讲从当下做起,这一章讲从家庭做起,儒家文化的基石是家庭人伦,父慈子孝、夫唱妇随、兄友弟恭,所谓修身齐家是也。
齐家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对修身的要求很高。居易,并不容易。但是,如果最当下、最切近的家庭关系都处理不好,那还侈谈治国、平天下吗?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品德问题,儒家是从这个角度讲的,儒家最强调的就是反求诸身,这也就是中庸的主旨。
------《中庸章句》审读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