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热热闹闹了很多年,印在我们的脑海,嵌在我们的心坎,对立足于三尺讲台的我们,更是把它当成了航向标,灯塔,寻寻觅觅,永不停歇地追逐着!
可好像从来没有停下来深入研究、探讨一下它,何为高效的课堂?衡量高效与否的标准又是什么?看完李老师的剖析,于我,好像拨云见日,将心里的许多困惑和一点见解全部打开。
先来说说高效课堂,它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何为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呢?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两个维度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就是单位时间内学生的收益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为兴趣的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价值观等方面。两个维度缺一不可,和谐统一,才能形成高效课堂。
效率最大化方便体现,一节课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记下了多少单词,学会了什么语法。比如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学生记住了原理,能运用原理将之证明,就是高效的一节课。语文课上,掌握了更多的字词,该背诵默写的能准确无误的默写出来,也就体现了高效率。而效益最优,不易于量化,或是在应试教育中,无法直接体现,于是,就被忽略了。
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似乎就演变成了这样的模式:背诵—默写,记忆—刷题,我们的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领悟的机会,更谈不上培养出多少兴趣,产生出多少情感上的共鸣。一位学生跟我说,她讨厌现在的语文课,整天就是抄写,背诵,默写,做题,一点意思都没有。一节目的性太强,太功利性的课,会使得老师没有激情,学生没有快乐。
李老师说一节好课,要看学生读懂了没有,读出问题了没有。我们不禁会反问,读懂了怎么会有问题呢?读懂了是有所感悟了,代入了,共情了。一篇文章,也许会让你愤慨,也许会让你享受,也许会让你感动,这是文章的内涵,而不是浮于字面上的每一个字词。也许字词你都认识,都会写,但你未必读懂了。读出问题了,是建立在你理解的基础上,你才有所质疑,有所领悟。
我喜欢高中的语文课,记得那时候语文老师经常利用晚自习时间,给我们读课外文章。夜色温柔,灯火恬淡,映出一张张可爱的脸庞,我想,那一刻,老师也是感动的吧。我们手托下巴,静静聆听,只有老师的声音从耳畔穿过,在教室回荡,时而低沉,时而激昂,时而舒缓。他不是演说家,不是播音员,可那时就觉得他的声音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听完后,我们许是默默无语,许是畅怀大笑,在与文章的融入中,我们都更好地认识了自己。
如今,晚辅的时间,我也会给我的孩子们读,读我自己写的文章或是别处摘录的美文。40分钟,他们可能错过做几道数学题的时间,可能少背诵了几段英文,几个单词,但是我们一起与心灵对了一次话,我觉得是更大的收获。
那天,我给他们读《我的外婆》,教室里静悄悄的,他们都如我当初一样,扑闪着双眼,等待着一次心灵的洗礼。读着读着。我自己哽咽了,几次不得不停下。再看看台下的孩子们,他们扑闪的眼睛里也闪出了泪花,有的甚至泪珠滚落下来。我并不炫耀我的文章写的多好,而是孩子们都有着特别棒的共情能力,他们在这40分钟里,在这样的文字中,去感悟了生活,见到了真善美,这是多少个40分钟也堆砌不出来的。
我爱语文,是因为我觉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是在一个人困惑时能读出豁达,疲惫时能读出轻松,崩溃时能读出力量,不管是脆弱的坚强还是倔强的温柔,它都能予你最好的体验。
回到高效课堂,这些似乎都是高效之外的东西,是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容易忽略的东西,但我觉得它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而这些能力,需要我们带着孩子们慢慢去培养,去探索,去建构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世界。
作为一名英语老师,我也时常在想,除了单词,语法和课文翻译之外,我还能否教给他们更多的东西。我不要40分钟的效益,我想要45分钟的乃至更长久的,比如说自学的能力,阅读的兴趣,情感的交融。我把我仅有的英语读物搬进了教室,供他们传阅;我给他们读英文版《小王子》里最优美的句子或是我感悟比较深的段落,守护孩子们的一份童真;在课文中,我试图找到一些语法之外的东西,比如文化的差异,情感的升华。但很显然我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多。我只是把书本搬进了教室,却忘记了拿出相对的时间与他们分享,探讨;我只顾着说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像个哲学家夸夸其谈,却忘了让孩子们谈谈他们的真实感悟,哪怕这些感悟看似肤浅的,却是真诚的。
也许是应试教育挫伤了我们的初衷,唯分数论改变我们的教学轨迹,但我们善于反思和总结,所以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中,我们才取得越来越大的进步。我一直坚信,教育应该是充斥着人情味的,在教学中应该多些人情味的东西,这样我们的孩子,以后才会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鲜活的人或是人才。
最近看完了《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对这一点更是深信不疑。书中说,脱离了情感谈智慧,教育的价值所剩无几。孩子是人,教育是人的教育,应该在智慧投入的过程中,加入情感,否则不就是机器了嘛,只是设置程序而已。
希望在我们的课堂里,是情意浓浓的。我们与孩子一起收获知识的同时,更能收获成长。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才是孩子们乐于栖息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