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故到一乡村,被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吸引,拿起手机拍个不停。忽然,一对在田间收割水稻的夫妇引起了我的注意。
农村这一现象堪忧在一块方方正正的稻田上,水稻丰收在望。粗壮的稻杆,密密的稻丛,沉甸甸的稻穗,金黄的谷粒,可以想见稻田的主人,平日里精耕细作、勤劳有加。
稻子已收割了大半。他们没有雇佣收割机,夫妇二人用镰刀一丛一丛地收割。好在前些天下雨,今儿个阴天,太阳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偶尔才能探出头来。天气尚不十分炎热。但稻田里的水排不干,泥和水混合在一起。因此,割好的稻丛得搬到路边的空地上脱粒。
农村这一现象堪忧我们当地搬稻丛,都是人工搂抱的方式。通常有后搂式,侧搂式。丈夫停下收割,开始搂抱搬运稻丛。只见他走到田坎边堆放的稻丛,弯下腰去,用前搂的方式,抱起一迭稻丛。但是他抱了几次都抱不起来。他一次比一次试图少抱些,但无奈臂力和腰力不足,几次抱都直不起腰来。最后终于少抱了许多,才抱起一迭稻丛,上了田埂,送到路边的脚踏脱粒机旁。
这时,我才发现,他是一个老人。年纪约莫六十多岁的样子。再看看田里收割的妇女,头发也显斑白。这么大的一块田地,面积近一亩,金黄茂盛的水稻,从收割到脱粒,再到收获运回家中,靠的就是他们两位已届老年的夫妇。这得有多么的辛苦啊。
农村这一现象堪忧由此也想到,许多农村年青人都外出打工打拼去了,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妇女、孩子。但是,村里的农业生产一点不落下,谁在做?还不是那些留守的老年人和妇女。
都说沿海地区企业用工荒。其实,乡镇农村也出现了用工荒的端倪。前几天,就曾听说镇里的一个竹木加工厂,由于管理较苛刻、工资较低,厂里的一些工人辞工不干了。结果后续再招不到工人。工厂不能满员生产,一些生产线被迫停产。
由此想到,农村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谁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呢?这个问题,是越来越突出和急迫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