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33】天下兴亡,匹夫免责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07:56 被阅读663次

    五十六年(前259年)

    1、

    十月,白起兵分三路,派王龁攻占了武安、皮牢。司马梗北定太原,占领上党全境。韩、魏两国派苏代出使秦国,给应侯送上厚礼,说:“武安君要包围邯郸吗?”应侯说:“是啊,白起自己这一路军,就是准备往邯郸去的。”苏代说:“赵国如果灭亡,秦王就是全天下之王了,白起一定位列三公,在先生您的地位之上了。您能屈居于白起之下吗?就算您能,恐怕他也容不下您吧!秦国之前攻打韩国,包围邢丘,兵困上党。上党之民反而归附赵国。可见天下之人,都不愿意做秦国人啊!如果今天秦军打下邯郸,那北边的赵人归附燕国,东边的赵人归附齐国,南边的赵人归附韩、魏,恐怕秦国能得到的土地人民,也所剩不多吧!不如让他割地请和,不要成了武安君的功劳啊!”

    应侯对秦王说:“秦军士卒也疲惫了,请允许韩、魏割地求和吧!”秦王同意,于是割韩国垣雍,赵国六座城池,正月,都罢兵。白起的功名被应侯破坏了,于是和应侯有了矛盾。

    胡三省注:

    这里写“正月”,看来是跟着秦国的记录写的,秦国历法,以十月为岁首。

    华杉说:

    上下不同欲,君臣异利。韩非子《孤愤》篇说:“主利在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前面司马光说范雎也不是好人,他诋毁穰侯,把穰侯挤走了,取而代之。举荐白起是当初穰侯的大功劳,如今他又破坏了白起的功勋。他把自己的私利,置于秦国国家利益之上。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那国君,又何尝是为了国家利益呢?他也是自己的权位第一。

    所以孟子要提出义利之辨,如果国君一切皆从大义出发,就是为了天下百姓,如果别国百姓自己过得好,我也不会想去吞并他,我只照顾好自己的百姓,如果他的国君暴虐无道,我就伐其国而救其民,如此则举国皆义而王天下,为万世开太平。如果国君一心谋利,则臣下也谋国君之利,上下交相争利。这就是战国的情况。

    赵王要派赵郝出使秦国,缔结和平条约,交割六座城池。虞卿对秦王说:“秦国攻打赵国,是他自己疲惫才撤退了呢,还是他本来还有余力进攻,因为爱您才撤退了呢?”赵王说:“秦国从来是不遗余力,他撤退,一定是力量不够了。”虞卿说:“秦国因为力量不足以攻取而撤退的,大王又主动给他送上门去,这不是帮助敌人攻击自己吗?明年,他修整好了,再来进攻,大王就没救了。”

    赵王犹豫不决,这时候,正好楼缓来到赵国,赵王找他商量。楼缓说:“虞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赵相争则天下皆悦,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可以乘火打劫,跟着秦国一起来瓜分赵国。今天大王您不如赶快割地与秦讲和,稳住秦王的心,其他诸侯看见赵与秦交好,就不敢来攻赵了。不然,再惹恼了秦国,天下各国将利用秦王的愤怒,乘着赵国的疲敝,一起来瓜分赵国了。赵国忘了,还谈什么割地不割地?”

    虞卿听说了,再找赵王进谏:“楼缓之计太危险了!赵国向秦割地求和,使天下诸侯更加怀疑赵国的立场,更加没有人来帮赵国抗秦了!而且割地怎么能稳住秦王的心呢!只能让他更加变本加厉想要更多!再来打一回!这不仅是向秦示弱,而且是向全天下示弱。而且我说不要割地给他,不是简单的不割地而已。秦王向您索要六座城,您不如送六座城给齐王。齐、秦本身是有深仇大恨之国,您话还没说完,齐王就会听您的。这样大王给齐国的地,还可以从秦国打回来,也让天下诸侯看到,咱们还能有所作为!大王以此发声,我敢肯定,齐军还未到赵境,秦国使者已经带着重礼到邯郸,反而向赵国请和了。这时候大王再与秦媾和,韩国、魏国听说了,也会敬重大王。这样一举而结齐、韩、魏三国之亲,又不被秦国控制啊!”

    赵王这回终于听了虞卿的,派虞卿出使齐国,与齐王合谋对付秦国。虞卿还没回国,秦国的使者已经到邯郸了。楼缓听到消息,悄悄的溜了。赵王赏给虞卿一座城池做采邑。

    华杉说:

    人能自助,然后别人才能帮助你。如果你自己都放弃了自己,所有人都会放弃你。赵王的性格,典型的趋利避害,一是有利必驱,见利而亡命,看不到危险,刀山火海都敢跳下去,所以冯亭送他上党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就收下了。二呢,是有害必避,看到有危险呢,他吓破了胆,马上躲避,你要他什么他都给,看不到后面的转机和利益,就剩一个态度——自暴自弃,爱咋咋地。所以秦王要他割地,他马上缴枪不杀,跟之前吞并上党时的气势态度判若两人。幸亏这一回听了虞卿的。

    当初秦伐赵,魏王与大夫们讨论局势,大夫们都认为秦伐赵对魏国有利。孔斌问:“为什么呢?”回答说:“秦国如果战胜,我们就臣服于他。如果秦国战败,我们就乘其敝攻击他。”子顺说:“不对!秦国从秦孝公以来,打仗还没败过,如今又派出名将白起,有什么秦国之敝可乘呢?”大夫说:“就算他打败了赵国,对我们又有什么损害呢?邻国之羞辱,正是我国之福分。”子顺说:“秦是贪暴之国,战胜了赵国,一定又有新的欲求,我恐怕到时候魏国就要承受秦国的兵祸了。古人说:燕雀在屋檐下筑巢,子母相哺,叽叽喳喳很快乐,自以为非常安全。想不到灶头烟囱那里,突然起火,整栋房屋都要被焚毁,燕雀颜色不变,不知道大祸临头。如今您不知道赵国败亡之后,大祸就要临到魏国,不就跟那屋檐下的燕雀一样吗?”

    这位子顺,是孔子的六世孙,名叫孔斌。当初魏王听说子顺有贤德,派使者送上黄金绸缎,聘以为相。子顺说:“如果魏王能相信我,用我的道,就算吃青菜喝凉水,我也心甘情愿。如果只是图我的虚名招牌,委以重禄,那我也只是一个匹夫而已,魏王还缺一个匹夫吗?”使者诚恳的反复邀请,子顺于是到魏国。魏王亲自出城迎接,委任子顺为宰相。

    子顺先将靠关系恩宠而当官的人罢黜,以任用贤才;将没有具体工作的闲职官员俸禄收回,以赏赐有功。那些失去官位俸禄的人都不高兴,于是制造谤言。文咨告诉子顺。子顺说:“老百姓是无知的,不能和他们商量大事,自古就有这个经验了。古之为善政者,开始的时候都不能没有谤言。子产相郑,三年后谤言才停止。我的先祖孔子相鲁,三个月后谤言才停止。如今我每天都有新政,虽然比不上先贤,怎么能在乎谤言呢?”

    文咨说:“不知道当初说孔子的谤言是什么呢?”

    子顺说:“先君相鲁,老百姓编歌谣说他:‘那个穿鹿皮长袍的家伙,赶走他!赶走他就没错!那个穿鹿皮长袍的家伙,赶走他!就看谁有办法!’过了三个月,教化既成,老百姓又唱:‘穿裘袍,戴礼帽,百姓要啥他知道!戴礼帽,穿裘袍,心底无私对我好!’”

    文咨高兴地说:“如今才知道先生就像古代的圣贤一样啊!”

    子顺相魏九个月,所提出的大政方针政策,都不被魏王采用,于是喟然叹曰:“言不听,计不从,那是我说得不恰当吧!主君不接受我的意见,我还当着主君的官,拿着主君的俸禄,这是尸位素餐,我的罪过大了!”于是称病辞职了。

    有人问子顺:“魏王不用您,您下一步去哪里呢?”

    子顺说:“我哪有地方去啊?崤山以东各国,都将要被秦国吞并了。那么只有秦国可以去。而秦为不义之国,义所不能入!”于是宅在家里。

    有一位朋友新垣固,劝子顺说:“贤者所在,一定兴教化,理政治,如今您在魏国为相,没听说有什么政治革新,就自己退出了,是不得志吗?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弃了呢?”

    子顺说:“因为不能有所改革,所以自己退出了。况且死病无良医,如今这天下也没治了!秦国有吞食天下之心,以道义事奉秦国,固然得不到安定,救亡还来不及,哪里顾得上教化!当初伊尹在夏,事奉桀王;吕望在商,事奉纣王,而这两个国家都亡了。是伊尹、吕望不想励精图治吗?是势不可为也。如今崤山以东,各国都敝而不振,韩、赵、魏只知道割地事秦以苟安,东周、西周也折节事奉秦国,燕、齐、楚也屈服了。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尽归于秦了!”

    胡三省注:

    从孔斌发此预言,到秦始皇统一天下,共三十八年。

    华杉说:

    孔斌的态度,是标准的儒家价值观——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用我,我就行道于天下。不用我,我一身本事卷而藏之,带进棺材也不遗憾。

    我不是来拿你的爵位俸禄的,是来行道的;你要的,也是我的道,不是我这人,两条腿的人有的是,你也不缺我这一个,你找我干什么呢?只有行我的道,才是你找我的唯一理由,也是我来的唯一理由。这就是他来之前跟使者说的话。

    来了之后,就直道事人,绝不枉道事人,不为爵位俸禄而委曲求全,因为委曲求全,,全的是自己的爵位俸禄,不是安邦治国的大道。

    要给君王以国家所需要的,不是给君王他自己想要的。因为匡正君王,本身是为相者的责任。他想的不对,才需要我嘛!

    你要行我的道呢,还必须照单全收,不能修改。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

    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您要建造高大的宫室,那一定会请总建筑师去寻求可为梁柱的巨木。总建筑师把巨木找来了,您一定会很高兴!说可以作梁作柱,能胜这巨室之任了。这时候,有一个工匠拿起斧子上去,把这巨木砍短削小了,大王必定勃然大怒,因为那木头没法支撑这巨室了。这贤才呢也是一样,他就是国家的栋梁,从小刻苦学习,都是圣贤的道理,帝王之事功,就等到长大成年了,能遇到明主,一一施展开来,这才不负平生所学,也不负国家和君主的期待。这时候呢,您老人家对他说:‘喂!姑且把你的学问本事先放下,听我的话吧!’这怎么行呢?”

    对贤才,你是要大用,还是要小用?要大用,你就听他的话。要小用,你就让他听你的话,那就是把人家的大材砍小了用。庸主都是这样,别人给他100分的方案,他一定要拎把斧子上去,把那方案砍削一番,把巨木砍削成一根牙签,到59分,不及格了,他才觉得是自己想要的了,得劲了,爽了。

    孔斌最后的态度,天下没救了,我回家吧!这又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呢?还是孟子说的,叫“圣之时者”,圣之时者,可以速则速,可以久则久,可以处则处,可以仕则仕,一切顺应时势,无可无不可。在孔斌的时代,如果他是一国之君,还可以有所作为,甚至可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是,他只是一介平民,而天下无明主,那就告老还乡吧!这世界不归我们控制,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当我无能为力,天下兴亡,也就不是我的事,一切悦纳顺受,夭寿不贰,自得其乐,回家读书吧!把这天下兴亡,也当一本书看!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天下兴亡,匹夫免责。

    华杉版资治通鉴【33】天下兴亡,匹夫免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华杉版资治通鉴【33】天下兴亡,匹夫免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h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