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0年代初,我国的农村生活犹如一幅天然的画卷,而这幅画卷中,走亲访友的场景更是美好、温馨而难忘的一件事,这已经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底。那时候鲁西南地区还不发达,村庄之间并没有像如今这样方便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交通都不是那么便捷。当时走亲戚交通工具有地排车、二八杠自行车以及走路,如果想要走亲戚,就不得不面对这些交通工具的限制。
走亲戚最集中的时期就是春节前后的几天了,每年农历年初,春节即将到来的时候,整个村子就开始沸腾起来。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准备年货,祭祖、贴春联、包包子、包饺子、杀鸡宰鱼,桌上摆满了平时从未见过的美食,别提多热闹了。一旦到了大年初二,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个固定的差事:走亲戚。那时候每个家庭都要去走亲戚,向自己的姥爷姥娘,舅舅或者姑姑拜年问好。有时候,还要在村子里的老少都要搓一圈,把所有的房子都走遍,就像一个个团圆的拼图,让团圆的感觉扑面而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61396/568539bcc4869064.jpg)
我记得小时候,每年大年初二,我父母都要带着我到姥姥家走亲戚。我的家离我姥姥家有十里多路,光骑自行车就需要一个多小时。走亲戚的那天,乡间小路上时常陆陆续续的行走着走亲访友的人群,热闹非凡。除了远方的亲戚,我们还要隔三差五的去拜访那些老辈,向他们问安,祝他们身体健康,长寿幸福。串门过程中,我们还会得到各种礼物,糖果、糕点、水果、红包等等。这些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礼物背后所附带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浓厚。
在那时候的农村地区,除了过年走亲戚,平时走亲戚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当时的人们享受着亲情和友情,他们会想办法去看望那些离自己较远的亲戚。但由于缺乏便捷的交通工具,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或者骑着那些旧旧的自行车和开着拖拉机。不过,尽管交通不方便,但在农村,每到一家人家,你都会被用心准备的乡土气息的农家产品所感动:花糕、麻花、糖葫芦、油条等等,这些食品是那个时代特有的回忆和经历。在那时候的农村,一些土特产都是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制成的,全部的原料与食材都是天然无公害的有机农产品,这些传统食品可以说是农村的一种乡土文化的代表。
每次走亲戚时,路途虽然艰辛,但一到那里,就会受到最热情的招待。在这个亲情与温暖的国度里,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无论贫富、先后顺序都不重要。大家在一起,开心的吃着乡下饭菜,说着天南地北的话题,嬉笑打闹,许多好记忆依旧历历在目。
90年代的鲁西南,在那个默默无闻的年代里,走亲戚给了人们来自家人、亲人的温暖与关怀。虽然交通状况不让人满意,但乡土气息的农家产品和家人的温暖则让人们感受到了生命的欢愉和力量!走亲访友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美德。十年代的走亲戚,是一种纯真而美好的记忆。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懂得了家庭和睦、亲情至上的重要性。(声明:本文为原创散文,禁止转载,图源网络,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人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29061396/dc0dbf6d5bc180a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