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年大吉,外面的鞭炮声好响亮,屋子里的人声却又盖过了炮仗。林子大了,什么样的亲戚朋友也就都会有了。
“有人”会逮住不放的问你,“这么大了还在读书做学生啊?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给家里挣钱补贴孝顺爸妈啊?听说你们学费好贵的哟,还在花家里的钱吗?准备考公务员还是进国企啊?你们研究生是不是每天都特别轻松没人管了啊?读了研就能以后好就业很多吗?”
你会不会此时正面临着诸如这般的狂轰乱炸,只想寻求个墙角得到片刻的安静?
那就继续往下读读看吧,或许能找到三分钟的平静。
二十来岁的青春是最好的青春,既不显中学时的稚嫩,也没有历经沧桑的老成,我有时候也会问问自己,在最好的年纪里,我拼尽全力淘汰别人挤上有限教育资源的帆船图的是什么,这支船又将会开往哪里?其实刚刚入学时的自己只有思考,却给不出答案的。直到,我快毕业了。
✎✎
后来有本科的同学说,以前上学只觉得学校像个高级技工学院,除了图书馆的背书声,几乎听不到任何有关学术的声音,偶尔的发声,大部分也是假学术、真炫耀。
同感。
其实我想首先聊的东西,叫“自由”。好的 学术氛围里你首先会体会到的东西,或许就是自由。第一次上导师指导课,在导师用一半时间讲解完后,另一半的时间完全用来做讨论,这在以往本科的教学里是没有过的。从开始讨论后,导师的角色立马转变为类似主持的定位,每一个人都要发言,中途同学可以打断、可以补充,但导师不会再插入学生的讨论。
我想说其实这样的模式起初的我们都会略显不适,想想我们从开始的支支吾吾、断断续续到后来几轮激烈的讨论,如果不回头看,你不会察觉到每个人在默默的进步。
但比起客观可见的所谓说话能力和胆量这些外部能力的提升,我更想说的是一种学术自由的感受。在讨论课中只要你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逻辑,只要你能提出一个别人没有发现的突破点,即便你的观点与主流通说不符,导师也绝对不会打断你、质疑你或者直接否定你,导师像一个守夜人一样只会在你发言完毕后为你总结出要点来供其他同学讨论你的观点,在整场讨论课未接近尾声前,导师绝对不会下自己的判断。你可以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去自由的畅游在学术的海洋里,充分调动自己所看所学的知识去圆自己的逻辑,你只会被另一套逻辑反驳,但不会被没有逻辑的结论直接否定判死刑。
但是,畅所欲言不是浪费大家时间的随意瞎讲,就像越多的网友喜欢以言论自由来做最后最无力的抵抗。然而自由也是有所限制的,就像权利对应的是义务一样,没有绝对的事情存在。印象中只有少数几次导师中途打断制止学生发言的情况,那是因为连我们都能听的出来这位同学在完全没有提前做准备、没有看材料的情况下“畅所欲言”的讲述与学术毫不相关的东西,于是导师制止了这种浪费大家宝贵时间的行为。
有些东西,以前没有,你尝不到它的滋味,努力得到后,从起初的略感不适到后来的爱不及手,自由这对于人最重要的东西你一旦接住了,就再也不想放手。同时你也被教导着,你的自由不是刺伤别人的借口盾牌。
✎✎✎
如果你在酒桌上被一位“长者”拍拍肩膀低声在耳边说,“年轻人,书生气太重!”但愿你能笑笑回应人家,然后继续该吃吃,该喝喝的结束这场饭局。因为这只是场“局”而已,所有的局你都不必太在意。
据我的经验,能说这般话的人大多读书比你少。你要分得清鞭策激励和妒忌刺激的区别,一种心怀善意,另一种来者不善且大多带有内心自卑的成分。你要心怀感恩的珍惜每一位过来人拍着你的肩膀善意的提醒,也要在“假过来人”通过恶意刺激你来满足自己拙劣内心时保持平静。
没错,我想谈的第二个东西,叫平静。
但是这东西不好描以物状,只能说平静这东西是“磨”出来的质变。读研后忙不忙?确实课余时间增多,自己能掌控的时间分配更加自由,在这个方面来看读研后比本科还轻松。
我们已经听过太多类似于“在一个领域专注10年你就会成为这个领域的大师”这样的话,但是没人告诉该怎样度过每一个复制粘贴的枯燥日子。太多人没挺过来,成为了陪跑10年的人。
工匠精神的重要品格之一是“平静”,正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提到的,文物是死的,可人却是活的,人和物在相互斗争中你妥协了下来,放下自己,去接受物,感受物,你就能开始坐下来静静的思考与观察。
总有家长在指责孩子坐不住,也就是没定力,而定力其实就是源于内心的平静。论文、著作、课题都是死的,可人是活的、动的、不稳定的,获得平静的过程不仅仅在于做事,更会让人在自省中提前激活初级“耳顺”的天赋。
✎✎✎✎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总喜欢以“假过来人”的身份去向你诉苦。比如有少部分已经工作了的同学总会时不时向你抱怨工作多辛苦,加班多累,老板多刁难。然后结尾总会附加一句,羡慕死你们还在学校里的孩子了。
咦?有没有发现在这段谈话中我莫名其妙的就比曾经的同窗好友降低了两段,一是我被同龄人称作了“孩子”,二来我不工作所以就不加班、不辛苦、没人刁难了。被别人这么一倾诉,突然感觉自己的生活简直无忧无虑直奔幸福小康啊。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有一种聊天叫“话不投机半句多”,我看着自己桌子上还没看完的材料和没校对的论文,只好回复别人一句“不忘初心,努力工作。”
后来发现这句话似乎还挺好用,别人一般都会终止这场倾诉,以一句大家都要加油结束收场。
少说多做,这是我想说的第三点。
生活不易我们都一样,大家有大家子的难处,小家有小家子的难处,你不必抓住一个人就一把搂过来诉苦感叹你的不易。因为事实上今天很难过,明天很难过,后天也不会好过多少。所以省省你的诉苦,不如就此整装上路。
✎✎✎✎✎
最后我们来统一回复下开头的那些问题好了。
☞这么大了还在读书做学生啊?
恩,很遗憾感觉自己要做一辈子的学生了,因为越学越觉得所知甚少啊,这不是敷衍、不是装,是真的。
☞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给家里挣钱补贴孝顺爸妈啊?
工作快了,但估计不一定能挣多少。孝顺爹妈的一定的,但不用补贴,他们比我有钱多了。
☞听说你们学费好贵的哟,还在花家里的钱吗?
学费八千,每月补助一千,足够回本儿。确实还在花家里钱,但没本科时候花的多了。
☞准备考公务员还是进国企啊?
能给个第三条道路选择不,还是说这本身就是个非A即B的问题啊?
☞你们研究生是不是每天都特别轻松没人管了啊?
跟你工作差不多吧,想偷懒总有办法,想忙起来总有做不完的事。
☞读了研就能以后好就业很多吗?
不一定,而且是非常不一定。比如本科进司法系统的同学正好赶上好时候进入了员额制,反而3年后读研的同学再考进去法检系统想拿到员额就要等很多年了,所以有时候读研不但无利,说不定还耽误你就业。
✎✎✎✎✎✎
回到题目,你辛苦读研是为的什么?
你一定有自己的答案,我不会也不能干涉影响你的判断,我只能说说自己。
在二十几岁最好的年纪,我是一个后知后觉晚熟一点的人,所以于我而言需要这三年的时间去体会、学习课本之外做人做事的东西,我需要一个比起工作来说不那么催促压迫的稳定环境让慢热的自己逐渐热络起来,晚熟的我需要比别人多用三年的时间去思考今后这支帆船该驶向何方。说白了,我不喜欢被动的被推着走,我想试着做自己的船长和舵手,尽管这代价不小,正如你所看到的。
愿读到这里的你也能找到自己方向。
Mark穆萨/2017.2.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