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某人某物具有自然美,那么,什么是自然美呢?于写作来说,把自然界原原本本呈现,就是自然美吗?
美生于美感经验,在《谈美》前六章里,我们知道了美感经验,在接下来的第七、八章,朱光潜先生进一步讨论了美的本身。
第七章:“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什么叫“美”呢?在一般人看来,美是物所固有的。而有一派哲学家则说美是心的产品。朱光潜先生认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
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以欣赏古松为例,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由此,我们欣赏一棵古松,我们所见到的形象已不是松的本色,而是经过人情化的。各人的情趣不同,所以各人所得于松的也不一致。同样是候车点的一棵树,我、清洁工、其他的乘车人,感受是不同的,去看望生病母亲的我看到的是希望,清洁工看到的是落叶需要打扫,若是来了位诗人,看到的又是不同。总之,一千个人就有一千棵不同的树。
“情人眼底出西施”说的就是如此,恋爱中的对象,是经过艺术化的自然。
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作为一位写作者,要想使笔下具有“自然美”,首要的是提高个人的情趣。
第八章:“依样画葫芦”——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这一章于我来说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写实主义,认为自然全体都是美,于是完全照实描写,愈像愈妙。写实派作者喜欢到实地搜集“凭据”,把它们很仔细地写在笔记本上,然后把它们整理一番,就成了作品。
而理想主义则认为,自然中有美有丑,艺术只模仿自然的美,丑的东西应丢开。就像画马,要画得像一切马,就须把马的特征、普遍性画出来,至于马所特有的个性则“琐屑”不足道。
朱光潜先生认为:艺术不像哲学,它的生命全在具体的形象,最忌讳的是抽象化。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的艺术主张都可以称为“依样画葫芦”的主义。它们所不同者,写实派以为美在自然全体,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作画的模型;理想派则以为美在类型,画家应该选择一个最富于代表性的葫芦。
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是我们写作者很容易犯的错误,就我个人来说,在以身边人物为原型创作故事小说的时候,往往过于写实,对众多的原材料艺术加工不够,汤汤水水,一起端上桌来。有时也会犯理想主义错误,正能量的人物总是完美无瑕,反面人物往往一无是处。
朱光潜先生最后总结出两点: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又进一步指出,我们说的“自然美”,这一概念包括两个含义,即“事物的常态”和“艺术美”。
写作者,把看到的自然加以人情化和艺术化,使之呈现“艺术美”,这才是见功力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