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粑粑情思
这几天忽然又想吃粑粑了。到婆家来这么多年,生活习惯也渐渐改了些。以前在娘家的时候,每年过年都吃粑粑、炒米糖,都是自家做的。婆婆是江北人,他们过年都是炸一点圆子了事,这导致我年年都吃不到粑粑,心里一直很想念粑粑的味道。
我的家乡在皖南一个叫凤凰山的小村子里。这个村子比附近其他村子经济条件要好一些,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做粑粑、做炒米糖、做豆腐、杀年猪等等,这些记忆在我的头脑里已经是根深蒂固了。我十七岁就离开了那个村子,可是却依然想念那里的一切。有人说你的味觉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乡愁。我想我的乡愁就是在凤凰山了。
我们家姊妹六人,五女一男,最小的是弟弟,我是老五。每到过年做粑粑成为我们的乐事。妈妈先嘱咐我们把家里腌的腌菜拿出来,在大澡盆里放块砧板,架得高高的,我们姊妹六人就轮流斩腌菜,斩得细蓉蓉的,才可以做粑粑芯。到了晚间,妈妈就开始炒粑粑心了。除了放斩好的腌菜,她还放了油渣子,就是我们熬猪油剩下的油渣子,放在里面,整个粑粑心的味道就好起来了,然后放些辣椒糊,粑粑心就又鲜又辣了。过年了把粑粑心做得入味起味,是对我们这些小馋猫最好的安慰。
开始做粑粑了,我们姊妹六人团团坐在大团箕周围,准备进入战斗状态。爸爸平时都做重体力活,又要上班教书,这些活动我们一般不让他参加。妈妈在厨房烫好粉,拿到堂屋里。二姐把它们揪成一个一个比拳手小些的大丸子,我们就开始做了。先把丸子在手里捏成一个又平又扁的饼子,然后装上心,再捏合起来。我们都快快的做,粉凉了就不好做了。做好以后用个模具托一下,那个模具叫粑粑托子。是木头雕的,里面有好看的花纹。比月饼的模具大些又扁平些。一般托粑粑的工作是弟弟做的。
在做粑粑的过程中,我们六姊妹就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什么都聊,聊得非常开心。很多年过去了,已经忘记当初都聊了些啥了,只知道那其乐融融的场景真的是非常难忘。在聊天的过程中,我们做粑粑也显得轻松起来,一点不累,还充满了乐趣。
当天晚上妈妈就把粑粑全部上锅蒸熟。我们吃着,鲜、香、辣,那个滋味,真的是非常可口。大年初一,一直到后来的几天,每天早上妈妈都要熏一粑粑篮(第三声,找不到这个字,只好用“篮“字代替,是我们这特有的蒸东西的用具。)子的粑粑,我们吃得都非常解馋。
今年想吃粑粑,我就自己做了。勤快的老公在我的授意下炒好了粑粑心。我知道,婆婆和老公都不会做粑粑,少不得孤军奋战一下。只要做出来的好吃,辛苦一点也值得。
现在我们已经很少回去了,每次回去都是近乡情怯。一个姐姐和弟弟都去了外省工作,父母也去了弟弟那,我们姊妹四个也离家乡比较远了。可是最难忘的还是那好吃的粑粑和那里淳朴的乡亲。曾经有人评价我们凤凰山是全区民风最好的地方,可能也是因为那里经济条件比较好,人们就比较宽厚豁达吧。
怀念美好的故乡,怀念乡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