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丫头在房间里做作业,我选了一部外国小说打发时间,杜拉斯的《情人》过于虐心,年轻的女孩人格分裂,西方女孩那种强调个性和毁灭自我的狂爱,让人不能理解。不是文字不好,文字的张力还是可以的,就是读者本人认知有限,那种及时行乐,允许个人欲望无限膨胀,我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总觉得情感的表达应该是“留白之美”“含蓄之美”,浅浅的喜欢,花未开时月未圆最美,我已经out了,这只是我个人观点罢了。
2
有个词叫“爱如潮水”,我觉得很贴切,除了对孩子的爱,持久且热烈。其余的,距离有了,牵挂淡了,知道分离也是迫不得已,可是,我能说自己对某个人的依恋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转移而有所改变,那我就是最大的“感情骗子”。
牛郎织女天河相隔,两人每年一次聚会还那么恩爱,真让人感动。
牛郎自小放牛娃,又是缺父爱母爱的,所以,找到一个才貌双全,出生高贵的织女视若珍宝,呵呵,女人要仰望才快乐,男人何尝不是如此?织女的心灵手巧、显赫身世、如花美颜,牛郎怎能不心动?!
一个人仰望的东西都是自己身上不具备的,没有完整幸福家庭出来的孩子,羡慕那种父母和谐美满和睦家庭出来孩子的那份爽利和开朗,教育环境有问题的家庭,孩子说话都模棱两可,没有一句爽气痛快地话,比如本人我。
人挺奇怪的,对自己拥有的美德熟视无睹,对自己没有的才华灵气趋之若鹜。这也就是婚配时,很多看似条件很好的女人,却死心塌地爱上其貌不扬、五短身材的小伙子,互补型,各得其所,白天不懂黑夜的痛,有时候,外人眼里的“癞蛤蟆配天鹅”“一支鲜花插牛粪上”也是世俗眼里的定义,如果每个人都“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齐整好看,这个世界上也就不那么参差有趣,横看成岭侧成峰了。
3
有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怎么描述,古人婚后夫妻讲究有恩有爱,更多的强调“恩”,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结婚之前媒妁之言,那会儿门当户对是择偶标准,西方国家则是强调“跟着感觉走,紧抓着梦的手”。
我们老祖宗深谙人性的喜新厌旧,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陌生人长久“黏糊”一起,成长背景差不多,价值取向相差无几,婚前有神秘感,婚后相互尊重,距离产生美,秀恩爱,死得快 ,在娘家,吃饭时,我妈的第一碗饭肯定是端给我爸爸的,外人有大事向我妈咨询,她也把自家的“一家之主”请出来,虽然寝室里,最后谋略出主意的,还是号称“女诸葛”的她,我爸在家,最大的位置是给他的,他不上桌,我们小孩子不会动筷子,从来没看见爸妈当着孩子的面握握手,拥抱一下 ,不过,人家风雨相伴,携手走过差不多六十个春秋,很好诠释了婚姻里“平平淡淡才是真”的含义。
昨晚“逼丫头早睡,家里母女俩的争辩声又差点把屋顶震翻了,估计我“面目狰狞”发火的样子很丑很吓人,她在洗脚时吓得直哭,害怕的样子都让我想狠狠抽自己一个耳光,发火完毕,担心丫头吓出毛病,和她坦诚谈了内心的担忧,母女拥抱亲近了一会儿,离开她房间,一个人静静躺在床上,看看窗外,想想疫情,想想广东的孩子爸,想想前阵子亲戚说得今年行情不好,公司要不裁员,要不减薪,人算不如天算,看来让他今年九月回无锡的美好夙愿又实现不了,唉,愁哇(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