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效果最好的5种说话方式

作者: 彭文鱼 | 来源:发表于2017-08-11 20:20 被阅读62次

    很多家长在和孩子相处和沟通的过程中,喜欢扮演着权威的角色,用比较重的语气和孩子对话。实际上,和孩子交谈,试试下面的5中说话方式,沟通效果更好。

    1. 信任的说话方式

    事实上,孩子特别渴望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父母的信任让他们知道了父母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更能与人建立互信的关系。如孩子想学打篮球,你用信任的方式说:

    "孩子,学打篮球可能有些辛苦,但是只要你努力学,认真学,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

    妈妈的信任,无形之中就给与了孩子信心,让他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和认真地学就可以成功。

    而如果用怀疑和挖苦的方式:

    "你做什么都丢三落四的,就你这能耐还想学打球啊?"

    毫无疑问,就会浇灭孩子想学东西的热情,伤害孩子的自尊。

    2. 尊重的说话方式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无论是在人际交往还是工作做事中,都希望获得别人的尊重。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还那么小,没有独立的人格,根本不懂得什么是尊重。然后对孩子的说话方式就缺乏尊重,当自己的需求和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的时候,认为孩子不听话,而粗暴地反对和责备他。

    如你想让孩子做功课,但是他就是坐在客厅看电视,忽视了你的话,违抗了你的意愿,你可能会大发脾气:

    "学习成绩都那么差了,还不好好做功课,整天想看电视,看你长大了还能做什么。"

    爆发脾气以后,孩子按照了你的意愿去做功课了。你终于放松了一口气。殊不知,这样子的说话方式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他敏感的内心。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感受和需求是不重要的,妈妈对他是如此的厌恶,从而更加讨厌做功课。而假设用尊重的说话方式:

    "那你再看一会电视,妈妈尊重你的需求。但是功课还是要做的,你看完了,可一定要做功课,不然成绩得退步了。"

    孩子就比较乐于接受了。

    3. 商量的说话方式

    有些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接受度比较低,很容易产生不耐烦的感觉。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很多都喜欢直接发布命令或者指挥孩子。孩子不肯接受,家长就会加倍威胁和指责。比如,天气可能不好,你希望孩子可以穿雨衣去上学,但孩子就是不肯,你可能就会立刻发布命令来控制他的行为:

    "天要下雨了,你不穿雨衣去上学,想淋雨啊?快点去穿。"

    可是孩子要么就是委屈地穿了雨衣,要么就是犟着反抗你的命令。无论是哪一种反应,你都不希望看到他的不快乐。

    而换一种方式,和他一起去商量,用商量的方式和他说话:

    "孩子,天要下雨了,我不想你感冒,所以妈妈真的希望你可以穿雨衣。但是妈妈尊重你的需求,你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不可以穿雨衣吗?或许我们可以一起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孩子明白了你和他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以后,他就会说出自己违抗你意愿的原因。然后双方可以更好的协调解决,而不是用命令去制造孩子对父母权力的恐惧。

    4. 赞美的说话方式

    每个孩子都渴望赞美,都渴望表现自己的优点,得到父母的赞赏。如孩子主动画了一幅画,也许他画得很一般,甚至有些入不了眼。当孩子把画拿到你面前的时候,不应该轻描淡写地去应付:

    "画得不是很好,还需要好好去练习。"

    的确,他画得不是很好,很一般。但是他作画的热情和认真的劲儿是不容忽视的,这个是他难能可贵的优点。应该用赞美的说话方式去欣赏他的作品:

    "孩子,我没想到你认真画画,能画得这么好。妈妈真的很喜欢这幅画。"

    孩子的表现得到了父母的肯定,有了获得赞赏的快乐的体验以后,更主动去画画。

    5. 鼓励的说话方式

    每个人都会犯错,何况是孩子。当孩子做事情出现失误,而应该鼓励他,让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再次获得成功。

    如帮你倒水,不小心打碎了杯子。不可以过分责备和批评他:

    "倒水都不会,你怎么就那么笨呢。"

    这样子会使孩子感觉自己缺乏能力,愚蠢,进而产生自卑感。有的甚至和成人一样,摆出防御姿势,保护自己的形象,而对父母产生怨恨。

    相反地,如果用鼓励的说活方式:

    "杯子碎了没关系,妈妈也试过打碎杯子,以后多小心一些就没事了。"

    孩子其实和成人一样,需要信任,尊重,平等,赞美和鼓励。如果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和沟通过程中,多使用这5中说话方式,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就更融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孩子沟通效果最好的5种说话方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fcvh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