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每天都有精彩发生,源源不断地供给写手们题材。
数一数最近发生的事,正能量的有,2019全球石墨烯区块链开发者大会,内容平台力场首次提出“链赚”概念并上线任务系统和力场lab,开发内容平台的无限可能,跨链项目进行的如火如荼,等等。中性或者负能量的有,共振币,李老师的韭菜论,ALGO的荷兰式拍卖,PLUS钱包的跑路,SOXEX交易所跑路,以及各种资金盘等。

身在币圈,每天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可能会理性地去看待币圈发生的事。而币圈外的人,则常常冠以CX二字,因为技术的进步、不同共识机制下的经济现象等理解起来不容易,而CX却非常好懂。
CX是一个很好的标签,一旦贴上了,你有多少解释都没用,CX对理性思考就是降维打击。
我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更加复杂,更加难以理解,数字货币涉及到社区政治、经济、人性、货币发展史、社会组织、隐私、加密技术、博弈、炒作、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等一系列知识,从这里面的任何一点去看比特币都可能得出盲人摸象的结论,而全面地去看,又需要大量知识的积累和客观理性的世界观,一般人要做到很难。
所以我们对比特币的理解可能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这是正常的,而懒于去理解的人贴上标签就好了。
币圈的故事,有好有坏,为什么会大量的好事与坏事同时出现?
这是由区块链、数字货币的两面性决定的。
一方面,我们看看区块链究竟有什么用?
区块链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传递价值,可以溯源,可以保证不被篡改等等,而最核心的是,在一个在去中心化的状态下,达成多方的协作。比如力场上线的任务系统,LAB系统等,可以起到群策群力,挖掘民间智力的作用。
《人类简史》中说,智人进化成为人,最重要的是智人可以通过虚构的事务(故事),更紧密、复杂的进行合作。而正是这种合作,使得智人最终统治了地球。
目前,绝大部分的合作模式,都是中心化的机制。中心化的优点和缺点都是显而易见的,容易导致垄断和权力的高度集中,这是把双刃剑,能让一个组织迅速发展,也能扼杀活力和创造力,而越到后期,缺点越明显。
而区块链的意义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去中心化状态下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机制下,参与者可以不受地域、身份等限制,参与合作,在打破中心化机制的同时,也打破了参与的边界,从而使得离散化的人员(组织)进行协作,形成一种更包容的生态。在改造生产关系的同时,释放了生产力。
另外,区块链的发展也符合了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在现实的资源分配及生产生活之中,只要存在不公,人们便会去寻求更加公平的分配方式。利用区块链,个体对自身所拥有的各种形式的财富和权利,可以实现最后的掌控。通过区块链把资产权、数据权等权利,掌握在用户自己手里。而不是像现在,资产权实际掌握在银行手中,数据权掌握在大公司手中,
另一方面,数字货币的炒作属性引发币圈的各种“故事”。
无论人们是否承认数字货币也是一种“币”,都改变不了数字货币离钱最近的事实。离钱近,人性恶的一面就会被放大。这里需要提出的是,不是数字货币带来了人性的恶,而是人性的恶从来就在那里,不过是利用了数字货币展示出来了而已。
I C O的模式,从最开始的发币即暴涨到现在的发币即圈钱,意识的转换其实就是人性恶的一面作用的结果。交易所被盗,人们会天然的联想到是交易所内部所为。明知道是资金盘、CX盘也挡不住参与投机的心理,等等。贪婪与赌徒心理一次又一次地在让币圈的人交着学费。而且这些事情以后还会接二连三的发生,因为人性不会变,倒下一个PLUS,会站起来N多个 OTHER PLUS。
数字货币是非常好的炒作标的,它没有实物,流通范围广,不受监管(或者很难监管),同时它自己又在创造价值以及传递价值,所以人们都喜欢炒作它。

伴随着区块链的发展,币圈的故事会越来越多。
目前区块链的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普通民众的接受度低。
区块链在技术层面上有不可能三角,即做到效率又高、又去中心化、还非常安全。所以现在的公链项目根据要解决的问题,会侧重于牺牲一个,去成全另外两个。基础理论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时日。
关于数据上链,如何保证上链的数据本身就是正确的?go哥认为,数据上链本身就是一个进步,它加大了作恶者的成本,至于数据是否正确,这不是技术能解决的。
关于激励机制,我们在内容平台发文,可以感觉到激励始终是个大难题。一方面,需要对参与的各方进行有效的激励,另一方面要去平衡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之间的矛盾。另外,通证的应用场景还非常有限,目前主要用作交易和囤币待涨,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落地。
目前,发币的项目方,不少人是在圈钱。区块链的发展,需要适度的监管、安全便利的法币兑换渠道以及良好的金融措施的建立。
区块链的发展和早期的互联网很像,都是在讲故事。
读懂了币圈,也就读懂了经济和人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