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文帝,必然要谈及战国晚期一位重要人物:
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
此君作为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可谓家喻户晓了。
他精通兵法,礼贤下士,门客众多,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汉初的赵王张耳了。
张耳同志作为魏无忌的脑残粉,是过过一段风光日子的。
不过好景不长,魏无忌遭遇魏王猜忌,本着“你猜忌我,我就伤害我自己”的理念,整日借酒浇愁,沉(我)溺(的)女(理)色(想),最终抑郁而死。
偶像死了,张耳很痛苦。
不过这还不是最痛苦的。过了数年,魏国被秦军引水灌大梁而亡,张耳作为信陵君手下颇有贤名之人,遭到秦国通缉,成了逃犯。
不过这都不算啥。
在今人看来,秦废分封、设郡县制是历史之进步,且郡县制这种统治方式在当时已经很成熟与完善了。
实则不然,郡县制这种方式在当时不仅说不上成熟,可以称的上是千疮百孔。
这从后来秦末各地起义首领轻松干掉郡守(项羽、彭越、田儋、刘邦等)、各郡守在应对起义之或各怀鬼胎、或惊慌失措以及汉初地方官员的使用(补前朝之失也)中可以看出。
所以,虽然被通缉,可张耳同志依旧过得很舒服,继续混日子呗。
不仅如此,他也学着偶像,弄了一群小弟跟着他混,如陈余同志。
再比如:刘老三,也就是刘邦同志。
刘邦同志在小时候就听过魏无忌同志的大名的。
不过遗憾的是,他是没有见过这位大人物的。在他十几岁时,魏无忌就因为酒色过度(好羡慕)死了。
本来刘三同志在沛县书读的好好的,不知怎么听说一个叫张耳的同志善于养客,颇有几分当年魏公子之风范,索性书也不读了,跑到大梁和张耳玩耍。
这里要说一句,受那句著名的“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的影响,我们总认为刘邦同志不读书,其实是不准确的。《汉书》就明确记载,刘邦小时候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好基友卢绾一起读书。
在狠心抛弃卢绾、从沛县跑到大梁跟着张耳混之后不久,不知是发现张耳的风范、魅力不如魏无忌,还是家里老爹刘执嘉瞪眼发狠,刘老三过了几个月就返回沛县老家继续睡酒馆老板娘了。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几个月的大梁之旅,为刘邦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那里,他不仅结识了张耳这样的能人,更重要的是他学习到了魏公子的礼贤下士、宽容大度的良好品德。还有,那些被张耳等同志加工过的魏公子风流(骚)倜(放)傥(荡)的故事。
这对刘邦后来性格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
说了这么多,我们的主人公汉文帝刘恒还没有出现。不过不要着急,他还要等好久才会在下文出现。
秦国灭亡魏国(前225年,此年刘邦33岁)之后,魏国的贵族被分拆,男同志部分被干掉,部分被发配到全国各地打工;女同志部分入了始皇帝的后宫,部分也被发配到全国各地打工。
这里面有一位女同志,我们称之为魏小姐吧。
她很不幸,被发配到了会稽——当时江浙可没现在这样可爱。当然,也没有现在那么多美女。
所以,这位出身大魏宫廷的魏小姐,在全江浙也算数一数二的美人了。
有了美貌这样一件神器在手,魏小姐本该挑个如意郎君。
然而亡国之人的命运是自己不能掌控的。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估计就是魏小姐当时最真实的内心写照了。
无依无靠,只能找个当地人嫁了。
不过,倔强的她怎么会就这样屈从命运的安排呢?
于是,这位女同志偷偷迈开了追(风)求(骚)爱(放)情(荡)脚步,整日寻找那“求她做成小生”(施耐庵语)之人。
幸运的是,她命中的真命天子很快便出现了。
他姓薄,历史上没有留下他的名字。
薄这个姓氏,来源于商族。商族的首都就叫亳。这样算下来,他也是个外来户。然而爱情就这样在两个“尽是他乡之客”中产生了。
薄估计是个帅哥,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姑且把他称为薄亦凡吧。
两人私下沟通,很快,生了一个女儿。我们就称她为薄丫头吧。
薄丫头出生不久,亦凡便去世了。
草草埋葬后,魏小姐举目四望,发现中原王朝已烽烟四起,自己的一个堂兄弟或堂叔在中原战争中居然复国称王了!
我大魏还没有亡!
魏小姐激动的泪流满面,于是做出了一个现在看起来离经叛道的决定:
她要把自己亲生的薄丫头,嫁给自己的堂哥或堂叔魏王为妻,自己做堂哥或堂叔叔魏王的丈母娘。
这在当时倒是没什么,做为刘邦的女婿,赵王张敖(张耳子)就曾为自己的岳父刘邦寻找过女人。真不知道吕太后当时对自己这位女婿是怎么看的。
不过后来张敖卷入谋反案,吕后还是为他求情。说自家女婿,不至如此。
刘邦眼睛一斜不屑一顾的说,要是赵王成了气候,还能看的上你那破女儿吗?顶的吕后哑口无言。
看来还是男人了解男人啊。
言归正传,却说魏小姐操办这事很容易便达成了。
之所以这么容易,不是因为薄丫头长得有多么国色天香。而是因为一个闲着没事、吃饱了撑的女巫说了一句话。
从理论上讲,女巫这东西在魏国早该绝迹了。
从前403年魏氏成为诸侯的第一任文侯魏斯开始,其贤臣西门豹在治理漳河时就曾把十二个女巫扔进了河里去给河伯娶新娘。两千年后一种叫小学语文课本的东西还特地把这事拿出来说了说。
无从考证这个女巫是如何获得魏王豹的信任的。据说她只看了薄丫头一眼后,不禁“妈呀”一声,吃了一惊。她说,薄丫头这女人将来必然贵不可言,以后准能生出个皇帝来。
魏王豹一听,眼睛瞪的老大。
什么?这女的可以生皇帝,那我娶了她,以后生了娃是皇帝,不也说明老子我也是皇帝吗?
当下也顾不得什么了,赶紧娶了了事。
不久,魏豹背叛了盟主刘老三投靠项羽。刘老三发怒,派韩信攻打魏豹,俘虏了他,顺手接收了他的后宫。
这时,刘老三从魏公子那里学来的真性情彻底爆发了。
在魏豹的宫中,刘老三是睡了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一个又一个。
可就是没睡这个丫头片子,这里也可以看出这丫头长的确实有些不尽如人意。
后来,刘老三不知哪根筋搭错了。或许是同情心泛滥,还是一时鸡冻没能控制住寄几积极,俩人不知在什么地点、什么时间实现了世界大和谐、大团圆。
薄丫头很厉害,一发即中——怀孕了。
再后来,她生了一个小baby——这就是本文的主角,后来的汉文帝刘恒。
刘邦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代地发生叛乱。刘老三的二哥刘老二干不过匈奴人,跑回了长安,刘老三只能亲自出马平叛。
叛乱平定后,刘老三把刘恒封在了代地,作为代王,定都晋阳。
好,下面终于进入主题了。
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明一个问题:
汉文帝绝不会像后世史书所描述的那样,因仁爱孝道、母家弱小而被大臣立为皇帝。
他的母家只是看起来弱,其实一点也不弱。
从某种意义上说,诛杀吕氏的功臣陈平、灌婴就是他的母家。
我们觉得他的母家弱,是因为《史记》记载,陈平、灌婴、周勃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说,齐王的母家强,不能立,立了恐怕如吕氏一般不能容人——这当然是符合逻辑的。
但这并不能说明文帝的母家就弱。
因为他们自然不会说自己——也就是文帝的母家——也强。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还要本文的开头说起,这就要谈到:
【魏无忌】—【魏咎】—【魏豹】一系的政治遗产了。
魏无忌此人,在战国后期是旗帜性人物,作为秦国统一最重要的障碍,其影响力极大。
刘邦在统一天下后几次路过魏无忌的墓都要哭上几鼻子,还特地找人为魏无忌守陵,颇有几分山鸡哥祭奠大哥浩南的味道。
魏咎在魏国未灭亡之时,被封为宁陵君。从后面一些系列举动来看,是有几分信陵君的风范的。
秦末天下大乱后,魏人周市略定魏地,却不敢自己称王。五次派人去请魏咎,魏咎这才继承魏王。
后来,魏咎战败,更是为保存百姓免于屠城而自烧杀而死。
从这这些事迹上看,魏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贤君了。只不过死的太快,被史书几笔草草带过。
其弟魏豹此人,从记载看也是一位能得众之人。即使后来背叛刘邦被俘,刘邦也没有杀他,只是派手下心腹几人盯着他守魏地。后来他死于周苛之手,原因是“背叛之人,不足以共守”。
仔细想来,这也是魏豹能得人、使周苛等人而在形势危急之时不得不采取的果断措施。当然,也不清楚是不是刘老三从荥阳逃跑后偷偷的授意。
魏豹死后,留下一大笔政治遗产,首先是魏王的名号。
我们要清楚,秦末反秦斗争各个诸侯的目标是:恢复东方六国的国祚,而不是为了什么你老刘家、老项家打天下。
所以,魏豹一死,你要弄一个王来填补。
否则你刘邦就和灭人国祚的暴秦没什么区别,在魏地之人、各路诸侯那是要扣分的。
而在这个时候,薄丫头和他的儿子便成了最好的魏地代言人。魏地之人和涌现出的武将也需要这样一个代言人。
我们《史记》中可以看出,刘邦所封诸王手下的将领都不少,且只服从自己的君主。
说白了,这就是战国流传下来的忠君传统。所谓春秋战国只不过是后世为了好划分时代而取的名字。其实刘邦就是典型的战国人士,就比如曹操是东汉人士一样。这种忠君的传统在文帝、景帝甚至武帝时仍有痕迹。
如韩王信手下、赵王张敖手下的人才颇多,后来给刘邦制造的麻烦是一个接一个。
刘邦后来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手下的人才质量是比不过他们的,这也是后来刘邦平定东方叛乱后大量任用东方人才的主要原因(釜底抽薪之策也)。
所以,魏豹死后,刘恒算是继承了他的政治遗产。这也是后来代地叛乱平定后,刘恒被封为代王的主要原因。
刘恒这个代王,定都晋阳,即今天的太原。
太原在春秋战国时,是晋国的封地;楚汉战争时,是魏豹的封地。
而陈平这厮是阳武人,本来就是魏国的子民,起事后更是最先跟着魏咎、魏豹混。从君臣名分上讲,可以说是薄丫头的老部下了。而吕氏动乱时,手握重兵的大将军灌婴这厮也是魏人。
这样才能解释吕后为何执政这么多年一直不能动刘恒母子了。
刘邦在起事过程中,借助的力量除了三杰等人才外,最重要的是外戚的力量。
吕氏的吕泽、吕释之兄弟功勋卓著,且吕后有正统皇后身份,故太子刘盈地位虽然在刘邦晚期动摇,却不得废。
同样,刘恒一系,作为从魏无忌开始,经魏咎、魏豹兄弟,一直传到刘恒,可谓树大根深。作为魏氏的继承人,刘邦不敢废,吕后也不敢废。并且在吕氏被诛杀后,成为最大势力,继承了刘邦的帝业。
此外,前面之所以提到张耳,是因为张耳和魏氏一系关系较好。如前文所述,张耳的儿子张敖同时也是吕后宝贝女儿鲁元公主的老公。
这样推测下来,刘恒在表面上应该是吕后的人,所以这也是吕后不废刘恒的原因之一。
至于文帝继位后的权谋,史书上看是软了些。
但真实情况往往隐藏在厚厚的历史尘埃里。我们可以从犄角旮旯找出一丝蛛丝马迹。
请看这个问题,文帝和周勃是什么关系?
答:从刘邦上论,周勃与刘邦作为发小或者稍小一点,应该是叔侄关系。
可是不仅如此哦(⊙o⊙)哦…
二人是【亲家关系】…
——是的你没看错,刘恒的女儿嫁给了周勃的大儿子…
我们来简单算一下,刘恒继位那年25岁。
假如我们让他10岁生孩子的话,那女娃也才15岁。而周勃的大儿子想想能有多大了…
刘恒这一手,跟刘邦当年踢孩子下车有一拼了。
不愧是亲爹亲儿子。
作为大汉帝国的缔造者,刘邦很多话说的都很对,只是有一句说的有些问题,那就是“如意类我”。
其实最类刘邦的,还是这位后世称为仁君楷模的汉孝文帝刘恒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