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上班这点事儿剽悍江湖人在职场
3招思考力,让你工作免被“怼”

3招思考力,让你工作免被“怼”

作者: 夜行十七 | 来源:发表于2017-04-23 11:46 被阅读97次

    思想上的独立比身体上的独立难多了。

    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每当开会时,当别人问我还有什么意见吗?

    当时我想来想去都没有,但如果等到把事情执行起来时,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果在开会时提出来,应该可以纠正,但如果现在又去说时,又会觉得是马后炮,如果鼓起勇气问了,别人一句“你当时为啥不提”,就能堵得我哑口无言。

    在此之前一直懊恼自己思虑不缜密,但直到看到狩野未希的《哈佛的6堂独立思考课》,才知道原来自己缺乏更重要的东西——独立思考力。

    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法,但却没有把答案纳入寻找范围内,怪不得我一直不得其法。


    1、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以前我总以为批判就是批评,现在重新看一下它的概念,是我想差了。

    批判不是全盘否认,而是有一套标准思维,在里面磨合改善。而这套标准应该如果规定呢?下面两点可以作为评判标准:

    (1)信息正确性

    在批判有个大前提就是你必须获得信息,这很大部分影响你得出来的结果,而要保证信息是否正确,就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或调研。

    比如这场会议主要围绕着五一劳动节来展开的,那么就要事先调查五一劳动节的来源,开这场会议是为了定下活动方案,那活动方案的需要的导向结果就是提升销量或者借势来提高品牌影响力,那哪些内容会给这个方案带来好的影响呢?在开会前思绪先撸一遍,开会中要考虑这个方案执行难度与资金预算,要把足够多的考虑和信息放进去,才能等别人提意见时,进一步验证信息的正确性。

    (2)信息的参考依据

    在保障信息正确性后,就考虑这个信息是否可以作为依据,换句话说开会时那些天马行空的主意,是否能作为落地执行的依据,如果不能,那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没有?要根据实际需求/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应这个信息是否可以作为你决定的依据。

    (3)决策从小开始

    开会时为啥我会懵逼,其实问题很大部分出在这。我总以为要等到大场合才会用到这么高级的思维,其实不是的,小事你都不好好认真思考,在大事面前你的脑子只能一团糟。

    独立思考是从小事培养起,小到每天吃早餐,穿衣服,买包包,这些我们眼中看似“无聊”的事。比如就拿吃包子来试试:

    “你天天吃菜包是有何居心?”

    “因为早上想吃清淡点,不想吃肉的。”

    “那为什么要天天吃?”

    "方便啊,而且省时间,菜包不像其他包子一样吃着容易蹭油,弄脏衣服。"

    “你天天吃不怕营养不均衡吗?”

    “这个有想过,但是懒得换”

    “懒?其实你早上早点出发就可以吃其他早餐吧,不用急冲冲一路吃着早餐一路搭车”

    “这个.......”

    “整天吃包子真不好,你又是走着吃,消化也差,以后早半个小时出发吧,其他时间再挤挤,最重要的是晚上坚持10点左右睡觉,完全可以赶得上可以吃粥、油条、肠粉、粿条各种美味早餐的”

    “好的,我今天早点睡,不偷看手机了”

    所以绕了一圈做决策才知道问题不是出在包子吃什么,最根本问题还是自己没有遵守晚上10点睡觉,才会导致这一连串问题出现。决策还是要从小做起,小事条理清晰,大事才能不慌忙。

    (4)问自己的决策原因

    每次做决策选择时,一边做比较,一边回答为什么选它。

    比如为什么今天不吃芝士面包了,因为芝士面包吃多了容易上火长胖,对身体无益。

    这需要刻意训练一段时间,才会发现它的好处。别人问起来也不会支支吾吾,该回答什么,今天刚学到,我就试了一下,从一开始,感觉思考会比较不耐烦,毕竟以前做顺手的事,总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做,我的脑子都在抗议吐槽:烦不烦啊,整天问问问,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做就是了。但是没办法,这大概是必经过程吧,等后期我学成再反馈一二。


    2、深度思考

    如何划分自己是否是有深度思考,而不是略知皮毛,有三个方法:

    (1)分类划线

    阅读报告、文件的时候,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记号笔,在书中各个段落画线,用绿笔画出“完全理解的”,用黄笔画出“意思有一点不明白”、“需要再查证或者斟酌的”,用红笔画出“完全看不懂的”,然后把红色和黄色的地方再看一遍。

    说实话,有点麻烦,我看书奉行的是一本看下来通畅无阻,不喜欢停下来备注,感觉影响阅读流畅感。这个方法不一定会适合所有人,但我会试试,如果之后觉得还是不适合我,我会考虑用其他方式来代替,比如说折页,查标签等。

    (2) 列出重点

    拿出一张纸,把重点内容全部写出来,分成两列,一列是已理解的部分,一列是不理解的部分,不理解的部分去查资料,或者向人请教。

    这个方法我一直在用过,因为记忆力不是很好,事一多容易忘,所以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把问题找出来,接下来就是找出解决方法了,解决后,把问题划掉,别提多舒爽了。前期做时总是容易忘,但做多了,现在已经形成习惯,有时场合或时期不允许,我会把想到的问题记录在手机备忘录或包里随身携带的小本本上,回去后等有空闲再去翻找答案。

    (3)以教带学

    想象你对一个5岁的小孩解释这些问题,如果自己不能把话说得极其简单易懂,让这个小朋友也能听明白,那你一定没有思考彻底。

    其实也是学以致用的一种,就像《林语堂的说话之道》中讲的一样,用不同的话语说出同样的内容,这也是最考功力的,也是学后反思的最好的消化形式。

    以上三点有个大前提就是不要糊弄自己,如果因为小事而觉得麻烦不去认真做,敷衍了事,那还不如不做,毕竟你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诚实面对自己,才能真正做到深度思考。


    3、同行评审

    全球最知名的演讲平台TED, 有一个策划团队,  就是专门进行同行评审的。演讲者登台前,这个团队会给他很多意见,比如“这部分可以全部删除”、“尽量把话题联系到未来”等等。同行评审是对发布的内容互相批评、交换意见,同行评审能强化我们思考,有助于让结果变得更好。

    如果你想用在做这三个时,应该注意一下五点:

    (1)用对方听得懂的话去交流

    尽量按照对方的语言习惯去交流,如果他不是业内人士,不知道什么叫钻展、直通车、千人千面,那么你就要把钻展直通车转化广告位,是用来吸引人点击吸晴的,千人千面就是根据不同的客户群定制展出不同的广告,用这类大白话来沟通。要与人交流,首先要让别人知道你在说什么。

    (2) 重要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强调

    这个跟上面的“以教带学”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不同的话来强调同一个重点,目的就是要让人记住这个重点。

    (3)避免用武断语气

    有些事情道理我们都懂,但情绪上却很难把控。端正说话态度,不要用“不”“不行”这类否定性语言来表达,用更加委婉的表达方式能更加容易降低对方的抵触心态,让对方更易接受。

    (4)反对,就拿出替代方案

    这有点类似法律中的“谁主张谁举证”。

    把反对举证责任化看起来可能过于严肃,有人认为这有没有必要啊,反对还得举证,弄个像个犯人似的,有必要么?有必要的,因为如果反对没成本的话,其实很多人会因为反对而反对,指不出反对的点在哪,很容易意气用事,这是件浪费大家精力和时间事情,还不如不提。

    我自己就是卡在这里,很多时候开会议程中,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自己又找不到更好的替换方案甚至找不到反对的理由时,我都会选择闭嘴沉默。我努力想做到的是当提出问题时候,我的反对是有价值的,而且有后备方案可以支持我的论点,而不是单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瞎逼逼。

    (5)对事不对人

    不管是被人反对也好,反对人也好,都要做到做事不对人。

    其实情绪是很难控制的,我们当被人反对时,这个情绪总是很容易从事情迁怒个人身上。

    怎么办?只能自己控制,不要被情绪所困扰,要清楚不管被人反对也好,你反对人也好,都是只对于他的观点或这件事来实事论事,不要上升到人格层面上来。


    最后总结:

    1、批判性思维

    (1)信息正确性

    (2)信息的参考依据

    (3)决策从小开始

    (4)问自己的决策原因

    2、深度思考

    (1)分类划线

    (2) 列出重点

    (3)以教带学

    3、同行评审

    (1)用对方听得懂的话去交流

    (2) 重要的地方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重复强调。

    (3)避免用武断语气

    (4)反对,就拿出替代方案

    (5)对事不对人


    对于我来说,最缺乏的是第三点——同行评审,目前正在积极寻找解决方法中。相信如果能掌握以上3大点思考力,工作中就算被“怼”了,“怼”不过来,也知道被“怼”的地方在哪里,查漏补缺,加以修炼,相信假以时日,学成之时就不是被“怼”而是“怼”人,悄悄告诉你有证有据地“怼”人时,爽极啦。

    (ps:此处的“怼”无贬义意思,不是叫唆你们去骂人撕逼,而是如何正确地把思考力得当运用在工作中,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做更多事,正确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招思考力,让你工作免被“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gae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