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8385/c73d409962d2eaab.jpeg)
昌平城在明朝的时候称为永安城,城内的鼓楼是标志性建筑。
我的童年就是在鼓楼下度过的。
昌平城以鼓楼为中心,将三条大街命名为鼓楼南街,鼓楼东街和鼓楼西街。我家就在鼓楼南街,距鼓楼距离不到五十米的估衣市胡同。鼓楼是我童年见过的唯一的楼,也是那时经常玩耍的去处。从东边的马道上去,昌平全景一揽无余,城墙的西南面有一口大钟,明代所铸,敲响大钟全城的人都能听到。有一年,每户人家都分到两包“六六六”,要求在院内自备柴草将药包置其上,以鼓楼上大钟为号,一齐点燃。瞬间全城浓烟滾滚,药味薰天,开始了一场剿灭蚊蝇的人民战争(环保局还没出生呢)。
鼓楼下面曾发生过一段传奇故事,建国初期,无家可归的乞丐二狗借鼓楼门洞栖身,一日清晨出来闲闲逛,看到路上有一个鼓鼓的大麻袋闪不知装何物,就想拖回城门洞内察看究竟,谁料此时紧挨鼓楼的那家饭馆老板也起得早,撞了个正着。“二狗子,你这拣的什么宝贝?按规距,这里面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见一半分一半”。二狗并无异意,想,反正是捡的,值不得多少钱。谁知打开一看,惊得二人是目噔口呆,竞然是满满一麻袋的人民币。
且不说饭馆老板如何处理这笔飞来横财,二狗可是知道如何消受。每天到饭馆老板那里大吃大喝,后来懒得动了就让伙计把饭给送到城门洞里,还请了裱糊匠把城门洞糊了个乞丐之家。很快,城里人便全知道了,乞丐二狗发了大财。
且说那麻钱从何而来,原来银行的运钞车上掉下来的。那年头天下太平,夜不闭户,大袋的钞票就用卡车运,不知怎样就掉下来。把丢钱与二狗发财两件事一联系,公安局很快找上门来,二狗是实话实说,连饭馆老板也一并交待,谁让你与我见一半分一半呢,结果是钞归原主,己经花了的钱自然是还不起了,一番训诫后便不了了之,也算是当时的一段佳话。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8385/0a1aac78d6e657e4.jpeg)
“文革”开始后,鼓楼成为政治运动的中心。各派组织在鼓楼墙上贴大字报,搞大辨论,游行集会,拉“黑五类”游街批判。那时候没有电视,更没有互联网,只有收音机和报纸,只要伟大领袖在收音机和报纸上发说了一段话,各群众组织马上行动起来,上街游行,散发传单。“抢传单”是孩子们最快的一件事,发传单的人在鼓楼上将几百张传单一齐抛下,天空飘满花花绿绿的纸片,个子高的半空抓住,:个子小的蹲在地下清理地面。抢到传单看也不看,而是集中在一起登上鼓楼再次抛下,居高临下看下面疯抢的情形,可以获得那么一点点的满足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10578385/e9f9281c47a7b157.jpeg)
随着“文革”的发展,永安城鼓楼的命运也随之改变。由于无人管护,开始有人偷拆门楼上的构件。天花板,门窗,砖瓦,都被拆走。后来,说是这古建筑阻碍交通,被政府夷为平地,把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直线贯通,原来鼓楼的位置成为当年最大的十字路口。这座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古建筑,就这样荡然无存。除了那口大钟被移放到北京大钟寺博物馆,剩下的只有童年的记忆。
最后说一下,如果谁想再看着鼓楼样子,可观看电影《平原游击队》李向阳进城那段戏,就是在鼓楼城角下拍摄的。
网友评论